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技术密集程度高、竞争异常激烈的炼化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正是因为重视科技创新,到2005年,大庆炼化公司做精炼油、做特润滑油、做强油田化学品、做大化工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世界级聚丙烯基地、油田化学品基地已经落成。在大庆炼化公司发展的轨迹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是科技让炼化公司展翅高飞。
科技,承担以化补油重责的“催化剂”
去年8月1日,大庆炼化公司年30万吨聚丙烯工程投产,当天开工,当天出产品。
一石激起千层浪。高高耸立的聚丙烯装置,受到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也在国内外石油石化企业引起震动。
年30万吨聚丙烯工程投产,标志着炼化公司建设世界级聚丙烯基地的目标得以实现。到去年年底,已经生产出8万多吨、10种聚丙烯产品。其中高刚性牌号产品T2028F等在国内只有少数聚丙烯装置能够生产。
这些产品虽然名称难懂,但其用途却非常广泛、家喻户晓。如食品包装膜、胶带、塑料纺织品等,都是各种型号的聚丙烯制成的。因此,30万吨聚丙烯工程无论对炼化公司自身、对国内化工行业发展还是对人民生活,意义都非常重要。
作为亚洲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聚丙烯装置,年30万吨聚丙烯工程是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依托炼化公司建设“世界级聚丙烯生产基地”的战略部署而建设的,也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庆地区五个重点项目之一。装置采用了BASELL公司的双环管聚丙烯工艺,由意大利泰克尼蒙特工程公司负责工艺包和基础设计,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承担施工图设计。可生产均聚、无规共聚和抗冲共聚三大类产品、103个牌号,可以完全替代进口原料。该工程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30亿元。
这套装置的建成投产,使炼化公司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跃成为中国石油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
科技,助力“原油硬稳定”的“定盘星”
在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一厂,不断生产着驱油的“法宝”———聚丙烯酰胺。抓一把这些白色的粉末,不一会儿就觉得发黏,手感不是很舒服。技术人员说,这是手出汗的缘故。但正因为黏,它对驱油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初,炼化公司生产的中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是从法国引进的设备和技术。而超低分子量、低分子量、高分子量、超高分子量、3500万抗盐聚丙烯酰胺等系列产品,则是炼化公司自主研发出来的。
作为一个“喝”石油的企业,炼化公司又能“吐”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特效药”———聚丙烯酰胺系列化产品,其功劳都在于高科技。
近年来,随着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聚丙烯酰胺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炼化公司紧紧围绕“做强油田化学品”,努力打造世界级油田化学品生产基地,累计为大庆油田提供了近54万吨的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聚丙烯酰胺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完全满足了油田三次采油的需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庆炼化公司,依托大庆油田生产的原油而生存,其产品又能够推动油田发展。无论是对于“东部硬稳定”,还是对于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其作用都至关重要。
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含水上升,原油产量受到影响,油田急需提高原油采收率。用化学助剂驱油,已经成为油田生产的重要措施。
科技,走上世界大舞台的“发动机”
2005年,炼化公司综合商品率达到91.73%,轻质油收率达到66.95%,均超过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规定的标准。原油加工量达到566.19万吨,是公司成立以来加工负荷最高的一年。
虽然炼化公司成立只有5年多,在国内外化工行业里还很年轻。但是,它的发展却很迅速,在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发展的“棋盘”上,有了一席之地。这种快速发展,既是炼化公司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实施以化补油战略的正确选择。而科技,在炼化公司承担“以化补油”的重责中,成了极为关键的“催化剂”。
做精炼油,是炼化公司着眼当前和长远发展而设立的目标之一。要使炼油业务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同行业中领先,产品质量优良,就必须优化生产方案,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完成对成品油质量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彻底改善汽油、柴油产品质量,使之达到欧Ⅱ或欧Ⅲ标准,真正把炼油生产做精做细,与国际标准接轨。
21世纪,随着环保与机械工业的发展,国际对润滑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炼化公司充分发挥大庆原油的原料优势,利用润滑油异构脱蜡加氢技术和蜡加氢技术,通过先进的管理、一流的操作队伍,生产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润滑油基础油及石蜡产品,成为大庆炼化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随着进口原油量的加大,其他企业生产优质润滑油的原料要受到冲击,而炼化公司地处大庆油田,有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再加上技术上的优势,生产出的独具特色的润滑油产品已经在市场上畅销。
科技,在炼化公司发展的道路上,愈发显示出了它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