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能过剩 + 产品同质化,价格战致经销商利润微薄;电商、连锁品牌分流客户,中小厂商渠道快速失守......当行业面临上述各种困境以及为“新能源冲击”焦虑时,公安部交管局的最新数据却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真相:据公安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553.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9.23%。新能源汽车3689万的保有量如何看?这个数据是否开启了行业结构性升级的新窗口?中国润滑油信息网(sinolub.com)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润滑油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LubTop总评榜荣誉导师张晨辉先生以及市场人士与您一起共同探索。
市场人士认为,润滑油行业虽面临新能源转型的挑战,但在需求结构变迁、技术创新突围、渠道服务升级三大维度,仍蕴藏着值得从业者把握的利好机会。
第一章 需求端:“量增 + 结构优化”,打开成长新空间
润滑油需求的基本盘与增量市场同时存在。
传统市场有“基本盘”:2025 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3.59 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仅 10.27%(混动车型占新能源30.73%,其发动机系统对润滑油技术要求不降反升)。
3.59亿燃油车基本盘依然稳固,新能源占比刚破10%,未来5-10年仍是主流市场;庞大的燃油车保有量持续支撑传统润滑油的更换与维护需求。
新能源催生“增量场”:新能源汽车虽减少了发动机油需求,但对变速箱油、高电压冷却液、电机专用润滑脂等新品类需求爆发。电动车变速箱油、电池冷却液、制动液等新品类的技术壁垒和毛利远高于传统机油;2025 年新能源润滑油市场规模预计破百亿元,且增速远超传统品类,成为从业者可快速切入的高增长赛道。面对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市场重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润滑油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LubTop总评榜荣誉导师张晨辉先生提醒经销商,需跳出“只看发动机油”的思维定式。他指出,插混与纯电车型虽减少了传统机油需求,但对低粘度、高抗氧化的专用油液需求激增,比如混合动力车需要适配电机与发动机协同工作的低摩擦润滑油,粘度已向 0W-16 级别延伸。
工业领域添“新引擎”: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精密仪器)、机器人、新能源产业(风电、光伏设备运维)对特种润滑油(耐高温、抗腐蚀、长寿命)需求激增。储能设施以及AI基建的数据中心狂飙发展产生大量液冷的新需求,为润滑油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这类高附加值市场为从业者提供了利润升级的空间。
除了汽车后市场,新基建带来的特种润滑需求正在成为经销商的“第二增长曲线”。张晨辉在解读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时曾精准预判,这类超万亿投资项目对润滑油产业的拉动是多维度的 ,且主轴承润滑脂等高端产品此前多依赖进口,正倒逼国产化替代加速。
“这类项目的需求具有长期性:建设阶段需挖掘机、起重机等设备的全链条润滑配套,运营阶段水轮发电机组对长寿命汽轮机油、特高压设备对绝缘油的需求稳定。经销商若提前对接工程设备商或区域建工企业,布局抗磨液压油、低温适配润滑油等品类,完全能抢占这一蓝海市场。”
第二章 技术端:“产品升级 + 国产替代”,重塑竞争格局
环保与技术迭代倒逼行业升级,也为从业者创造了突围机会。
环保技术开辟新赛道:全球环保法规趋严(如国七排放标准、API GF - 7、短链氯化石蜡禁令、欧盟碳中和目标),生物基润滑油、废油再生技术成为行业新宠。从业者参与这类技术领域,既能规避环保合规风险,又能抢占绿色技术高地,享受政策红利与市场溢价。
高端替代打破外资垄断:合成油在高端市场占比将达 70%,国内企业技术突破加速 “国产替代”。本土品牌技术实力崛起,为从业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中高端产品选择,也让国内从业者能更深度地参与中高端市场竞争,分享国产替代的红利。
第三章 渠道与服务:“下沉 + 增值”,挖掘存量市场潜力
渠道与服务模式的升级,让从业者能在存量竞争中找到新增长点。
渠道下沉:低线市场成蓝海:一二线城市竞争白热化,但三四线及县域市场汽车保有量、工业企业仍在快速增长。道达尔通过 “整店输出” 模式降低代理门槛(首批拿货仅需 5-10 万元),壳牌通过短视频引流定向供应车队用油,数据显示县域代理商单店月利润可达 2-3 万元。从业者可抓住低线市场 “消费升级 + 基建扩张” 的机会,以轻量化加盟、精准营销切入,挖掘增量。
服务增值:从 “卖产品” 到 “卖方案”:渠道能力重塑---传统“搬运工”式经销商将被淘汰;具备技术方案解决能力的服务商将获得溢价。单纯卖油的盈利空间收窄,“技术咨询 + 设备维护 + 全生命周期服务” 成为核心竞争力,从“卖油商”转型为“润滑解决方案提供商”,结合物联网技术追踪油品使用情况,从业者可通过打造 “产品 + 服务 + 生态” 的模式,提升客户粘性与利润厚度。
第四章 未来图景:渗透率10%后的分水岭效应
悲观者看到:新能源车占比持续提升,传统机油市场萎缩;
乐观者看到:这正是行业从低水平价格战转向高质量竞争的契机。
技术红利:润滑油企业可借机向“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商”转型;
政策红利:“双碳”目标推动低摩擦、长寿命润滑油需求;
市场红利:后市场整合加速,专业服务商价值凸显。
历史告诉我们:每次技术革命都会淘汰旧模式,但总会为把握新需求的企业打开更大的天窗。
如何在“变”中把握“不变”的红利?当行业还在为2.8元的机滤价格战内卷时,聪明人已经看到:新能源时代带来的不是润滑需求的消失,而是需求的升级和转移。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变化本身,而是用旧的思维应对新的市场。张晨辉主任表示,“双碳”政策正推动行业向低碳化、高质量发展,再生基础油是绿色转型的关键;而新基建与新能源则带来了技术升级与市场重构的机遇,规范发展与服务增值是核心竞争力。面对 3.59 亿辆汽车的基本盘,经销商只要锚定“合规降本、特种增量、服务升级”三个方向,就能在变局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正如一位转型成功的经销商所言:“过去我们卖的是油,现在卖的是‘让车辆全生命周期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线调查:新能源时代的润滑油战略
您认为新能源车对润滑油业务的主要影响是?
□ 传统需求下降 □ 新型需求出现 □ 服务模式改变 □ 机遇大于挑战
您最看好哪类新能源润滑市场?
□ 混动专用机油 □ 电池冷却液 □ 电动车变速箱油 □ 其他特种油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