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人工资高增长时代或将结束

 2016-03-26  润滑油信息网
2009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工资水平快速增长,特别是包括润滑油行业在内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一路飙涨,但伴随着经济放缓,润滑油人工资高增长时代可能要走向终结了。根据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Bloomberg News)对经济学家的调研...

  

  2009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工资水平快速增长,特别是包括润滑油行业在内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一路飙涨,但伴随着经济放缓,润滑油人工资高增长时代可能要走向终结了。

  根据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Bloomberg News)对经济学家的调研,12位经济学家中有9位均认为,中国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增速今年会滑落到7%以下。中国润滑油信息网(www.sinolub.com)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获悉,2015年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这一增速低于2014年的9.8%以及2013年的13.9%。

  调研还显示,有6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消费者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6.5%-6.9%之间,而去年是7.4%。失业率方面,有7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的城镇失业率会从去年的5.1%上升到5.3%-5.5%。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获悉,降低人工成本已经明确写在广东省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中。到2016年底,广东省要为企业减负约4000亿元,企业综合成本较2014年下降约5%~8%。同时,最低工资标准冻结两年。

  专家认为,劳动力成本增幅放缓可以让中国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同时帮助企业进行结构性改革。况且整体经济在放缓,企业盈利水平越来越微薄,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Louis Kuijs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能指望工资增速还和以前一样快。”。

  就在2月中旬,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批评过《劳动合同法》,称其导致劳动生产率过低:《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约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导致劳动生产率太低,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工资刚性增长脱离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

  但也有专家认为,工资增速下降可能会拖累消费。中国正从以投资和制造业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向消费为驱动力的增长模式。

  牛津经济研究院此前还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于美国(如图1)。而两国之间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相差悬殊,则丝毫未见改善(如图2)。

图1各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对比
 

图2各国劳动力生产率对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尽管2014年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已经比2013年上涨约10%。但若按每天8小时计算,制造业平均年薪不足5万人民币折算下来,平均时薪仍然仅为4.5美元,处于美国最低时薪的水平线上。根据单位劳动力成本=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不难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低下,造成了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攀升。

  这就是包括润滑油行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要面临的惨烈局面。专家认为,润滑油企业成本高企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

  1. 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润滑油行业从业者这几年的收入明显上涨,甚至早就出现了蓝领工人和白领薪资倒挂的情况。专家认为,技术工人要远比大学生毕业起薪高。这是社会教育的错误引导造成的周期波动。

  2. 土地成本巨大。如今北上广深的写字楼租金已经跟纽约差不多,随着土地价格逐渐攀升,占地面积大的润滑油厂房和仓储成本极大。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在外居住成本的急剧上升,外出打工者数量逐渐减少。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大量劳动力无事可干,一方面企业招工难招工贵的尴尬。

  3. 税费成本高企。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还有五险一金和最低工资标准,润滑油企业雇佣一个劳动力,实际上要付出1.5个劳动力的成本,此外还不算其他各种额外的费用,致使企业成本大大提升。

  4. 行政运营成本巨大。如今润滑油销售市场的运营成本巨大,送礼、请客、各种行政审批、外加寻租,让很多民营企业家觉得苦不堪言。行政运营成本过高,不仅增加了润滑油生产企业、经销商的成本,拉高了产品的价格,也给消费者增加了许多负担。

  5.技术落后造成生产效率低。“LubTop2015中国润滑油行业年度总评榜”荣誉导师、中石化广州石油企业集团原副总经理张晨辉先生解释,早期,润滑油资源紧张,市场需求大,投资小,只要开工厂就有钱赚,许多民营润滑油是凭着赚钱进这一行的,在发展初期没有明确的规划,摸着石头过河。赚一把就走,能凑合就凑合。有些企业甚至工人是今年用完了就遣散,明年用的时候再招。所以这就造成了生产效率低,熟练工人匮乏,设备也落后的局面。当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时候,其种种劣势就愈加明显。
 

  本文系中国润滑油信息网(www.sinolub.com)原创作品,若需转载务必以超链接的形式注明出处,转载时严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网有权对所有侵权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