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上海开幕——壳牌加快脚步推动可持续的交通发

 2016-03-21  润滑油信息网
11月15日,在上海的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上,壳牌重申了将通过开发各种可替代能源的方式实现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承诺。 在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的发布会上,壳牌集团润滑油业务执行副总裁大卫·皮瑞特对在场的3000多名代表发表了讲话,概括介绍了壳牌将通...

    11月15日,在上海的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上,壳牌重申了将通过开发各种可替代能源的方式实现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承诺。       在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的发布会上,壳牌集团润滑油业务执行副总裁大卫·皮瑞特对在场的3000多名代表发表了讲话,概括介绍了壳牌将通过三种途径促进交通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发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和清洁性的燃油、润滑油及其它产品;与消费者合作,帮助改善其车辆的燃油效率。

    大卫·皮瑞特说:“壳牌早就意识到人类对车辆的需求与交通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之间的冲突。我们相信,要解决这一冲突,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就是在能源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传统能源的供给却在减少,而世界越来越需要我们把与能源使用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与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与雷诺—日产,大众以及梅塞德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壳牌一直在开发符合原始设备制造商特殊要求的高性能润滑油,成果之一就是LowSAPs润滑油的开发,它能降低废气排放中由机油生成的硫酸化灰分以及磷和硫的排放,从而使得引擎后处理系统的效率最大化。

    在中国,壳牌已经与40多家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大众、雷诺—日产、上海通用、铃木以及一汽,旨在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润滑油和燃油产品以及服务。

引导市场提高燃油经济性

    与此同时,壳牌也承诺帮助驾车人士改变驾驶习惯以便提高燃油的经济性,并最终减少能源的需求量。壳牌曾在11个国家对总共3000名车主作过一项调查,发现只有40%的被调查者曾经尝试采取措施改善他们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在中国,壳牌加油站售出的每一升燃油都添加了用以清洁和保护引擎的Nemo配方。

寻找替代燃油

    为确保未来世代的燃油持续供给,同时也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壳牌正在寻找从诸如油砂和油页岩等非传统资源中提炼石油的更好方法,开发替代燃油资源。

    天然气制油(GTL)燃料是壳牌正在开发的一种替代燃油产品。GTL燃油可以通过现有的加油设备提供,并可直接用于传统的柴油发动机而无需进行任何改装。当位于卡塔尔的GTL生产厂在2010年年底实现投产时,壳牌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家大批量生产GTL燃油和润滑油的企业。

    我们已经完成了为期六个月、在上海欧II型公交车上使用壳牌GTL燃油的试验。由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所做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欧II柴油相比,壳牌GTL燃油降低了35%颗粒物、15%氮氧化物、13%一氧化碳和4%二氧化碳的排放。这证明了GTL燃油是超大城市公交替代燃油的上佳之选。

    壳牌也正在探索和开发第二代生物质燃油,以农作物废料和多种含有纤维素的材质为原料。第二代生物质燃油不以粮食作物为原料,从而解决了与人争食的两难问题。就在上周,壳牌宣布与Codexis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开始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合作,共同开发新型超级酶,将一系列生物质原材料转化成高性能的燃油产品。与此同时,壳牌也在与加拿大的Iogen公司和德国的CHOREN工业公司合作,分别开发一个规模完整的商业化工厂和世界第一个示范工厂。示范工厂预计将于今年内建成。

    壳牌正在开发的第三个燃油资源就是氢能。壳牌最近与通用汽车公司进行了合作,了解未来为机动车提供氢燃料所涉及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今天,我们正式启用了在上海的第一座加氢站,为上海本地使用燃料电池的轿车和公交车辆提供加氢服务。氢燃料电池车有可能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氢燃料电池车的尾气排放几乎为零,能显著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

    大卫·皮瑞特说:“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虽然壳牌正在开发的替代燃油产品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要想使可持续交通成为现实,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群体的协调一致的努力——即所有利益相关者结成伙伴关系,包括企业,政府,还有每天在路上驾驶的车主们。”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