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市场呼唤信用销

 2016-01-17  润滑油信息网
一些销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不自觉、被迫或自愿地产生了赊销:营销人员对客户没有进行信用调查与评估,只凭主观臆断便为客户申请赊销;业务主管人员缺乏客观、全面的客户资料,在不了解客户经营情况、财务及资产状况、偿还能力、行业特点等信息情况下盲...

    一些销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不自觉、被迫或自愿地产生了赊销:营销人员对客户没有进行信用调查与评估,只凭主观臆断便为客户申请赊销;业务主管人员缺乏客观、全面的客户资料,在不了解客户经营情况、财务及资产状况、偿还能力、行业特点等信息情况下盲目对赊销进行审批;财务部门由于没有直接与客户接触,不掌握合同约定事项、发货情况,因而失去了对应收账款实施监控的能力;由于赊销责任落实不到位,使逾期应收账款清欠的责任,最终难以得到有效界定。一系列的“误操作”终于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债台高筑”,由此带来资金占用、坏账损失等等问题,使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举步维艰,效益白白流失。

    赊销犹如“洪水猛兽”,那就禁止一切形式的赊销行为吧!问题又随之而来:随着成品油终端零售市场、批发市场完全放开日期临近,国有、外资、民营等各种资本势力纷纷加入角逐,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他们都在伺机实现销售规模的扩张,如果我们简单而机械地禁止一切形式的赊销,结果就出现了销量减少、市场丢失、库存上升的问题。企业就这样在“赊销找死,不赊销等死”的两难境地中进退维谷。

    要解决赊销风险与客户流失这一对矛盾,就要引入“信用管理”概念,实现理性赊销。其实,现代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信用经济,企业防范信用交易风险不能只寄希望于客户的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而更应该从自身管理环节着手,扎紧防“狼”的篱笆,但又不能把“羊”关在外面。信用管理就是从控制交易各个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建立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赊销程序,增强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呆坏账损失,在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和实现盈利最大化。

    “理性赊销”的关键在于销售前摸清销售对象的资金信用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企业要建立客户信用信息动态数据库,详细掌握客户的企业性质、生产规模、设备及人员配置和银行评级证明、近期的财务报表、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客户是否曾经有过延迟付款、是否与公司发生过纠纷,是否在公司多个经营单位进行赊销;是否存在偷税漏税及诉讼等不良纪录;还要把握客户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比率、偿债能力等指标。通过详细的资料收集和严格的指标考核,使我们真实准确地掌握了客户的信用状况,为实施正确的“理性赊销”提供了依据。

    按照不同的销售对象的具体情况,我们再分别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实行差别化的销售方式管理:对于信誉、发展前景、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无任何拖欠纪录的低风险客户,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尽可能满足客户要求;对于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运行平稳、无任何拖欠纪录的一般风险客户,使用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制定出一定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对于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付款时经常发生拖欠的高风险客户,则采取严格的信用政策,严格控制信用限额和数量,发生拖欠立即停止供货;对于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混乱、资金周转困难的客户,则必须提供担保后方可赊销,否则不提供信用额度,只采用现金销售方式。

    赊销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好会伤了自己。但只要我们拥有了“信用”这只“上帝之手”,赊销便可以化害为利,成为我们扩量增效的利器。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