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炼油厂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调

 2016-01-17  润滑油信息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就是第一竞争力。那么,自主创新对于炼油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的发展进程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 2005年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紧紧围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中国石油前三’、成为中国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就是第一竞争力。那么,自主创新对于炼油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的发展进程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

     2005年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紧紧围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中国石油前三’、成为中国石油优秀炼厂”的目标,通过加大人才开发力度、采用四新技术、加快技改步伐等工作力度,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线飘红,综合能耗、加工损失、轻油收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中国石油12家炼量在500万吨以上的炼厂中名列前茅,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生存与发展的抉择

     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是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拥有常减压、重油催化、连续重整———芳烃抽提、润滑油加氢处理、柴油加氢、溶剂脱蜡、润滑油补充精制等多种加工手段,近年来,炼油厂相继新建投产了年500万吨常减压蒸馏、年30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年120万吨延迟焦化等6套新装置,完成了扩建丙酸、烷基化等装置的扩建改造,使炼厂装置构成、经济效益、各项指标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油加工能力也由年550万吨扩建至年1050万吨。但是,加工能力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加工流程长、设备老化、系统不配套、加工损失和综合能耗高等问题始终制约着企业前进的步伐。

    为此,石化公司炼油厂干部员工在强化各项管理工作的同时,将目光投向科技自主创新,紧紧围绕充分利用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加工能力、实现效益最优这一宗旨,努力解决装置生产难题,消除“瓶颈”制约,提高装置技术水平。

    以人为本,构筑创新平台

    “科技的成败在于人,没有人的思想和智慧,任何资源都不会变成物质和精神财富”。兰州石化炼油厂依靠先进文化的引领,将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通过创新机制,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积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工作的积极性。炼油厂专门成立了由厂主要领导负责的人才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炼油厂人才开发规划和人才政策,分析、协调和解决人才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者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依据兰州石化公司《科研开发管理办法》、《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成果申报、转化、评定和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重奖工作,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责任心强,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专业会议和技术交流,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开阔视野。

    在此基础上,炼油厂制定了《炼油厂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其晋升、聘任、奖惩、培训以及享受津贴的条件。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年炼油厂3人次荣获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科技先进个人,4人次荣获兰州石化公司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年500万吨常减压装置荣获股份公司先进生产装置,《气体分馏装置技术改造》、《炼油装置先进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荣获股份公司优秀技改技措项目。

    围绕生产实际,构筑创新之路

    科技自主创新,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炼油厂针对年12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开工后,炼油厂的干气陡然增多系统平衡难度大的实际,新建两套变压吸附装置,将原用作燃料的催化裂化装置干气变为乙烯装置的原料,同时有效回收了炼厂气中氢气资源,满足了清洁油品生产的用氢需要,项目实施后每年回收乙烯4.05万吨,乙烷1.0万吨,顶出裂解原料石脑油12.8万吨。此举开创了烯烃回收和干气利用的新思路,为股份公司炼化一体化起到了示范作用,不仅每天能为石化公司带来50余万元的高额利润,还使兰州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将炼油厂在干气的处理上走在了中石油前列。

    实现“中国石油前三”目标,必须在提高科技工作水平,应用“四新技术”,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降低消耗上开展创新性工作。这个厂在年500万吨常减压装置采用新型高效板式空冷器,使减顶空冷器实现3台相当于过去常规空冷5台的效率,此举为工业化装置首次使用。炼油厂科技工作者还在年300万吨催化装置采用旋流快分VQS、高效预汽提系统、改型BWJ高效雾化喷嘴等一系列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装置加工劣质原料的适应性,改善了产品分布;采用目前亚洲最大的主风四机组,有效回收反再系统烧焦所产生高温烟气的压能和热能,降低了装置能耗,每年可节能增效1.22亿元。(通讯员马振军)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