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纽约原油收盘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桶水平,能源价格何去何从为投资者关注焦点。笔者认为这要从其政治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三个层面来认识。
从政治属性看,原油是众多商品中唯一具有此属性的商品。对其价格和供给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美国通过NYMEX在价格上有较强的话语权,OPEC在供给上有较强的话语权,并相互影响。自2004年能源价格突破40美元/桶以来,美国通过价格话语权基本上主导了能源市场的主动权。而较高的能源价格又与美国的金融战略是分不开的。反映在商品市场上,近几年来美国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来实现的。因此从中长期看,能源价格的多头趋势难以逆转。
从商品属性看,原油的供给和需求基本是紧平衡状态。两年多来,实际供给和需求对价格的影响力在减少。而对供给的潜在影响却不断被扩大。如地缘政治风险、恐怖活动、能源纠纷等都成为做多的主要题材并在价格中加以体现。
从金融属性看,美元的持续贬值和全球资金的流动性导致基金将能源市场做为其资金配置的工具之一,此外投机资金也将做多能源视为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方法。目前的市场更关注能源市场的“非基本面因素”。
自去年美国次级债风波暴发期货见70美元/桶低点以来,尽管经济增长回落将抑制能源需求的讨论时常耳边回荡,但原油价格却持续上涨。这是对前边所讨论的三个层面的具体体现。基于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原油市场的多头情结是长期的和趋势性的。
从技术层面看,若将2007年年初50美元/桶至次债风波暴发前的高点80美元/桶划分为一主升浪,则目前价格运行在自去年以来的又一上升期。若两波涨幅相近,此次目标为100美元/桶,若扩展目标则为110—115美元/桶。
结合目前主要经济体的利率、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速度分析,笔者认为即使美国的金融战略对能源(和食品)是长期利多,但中短期内为配合自身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有效的货币政策空间,当纽约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后,预期目标上限为110—115美元/桶区域。
国内能源市场,自2006年4月1日开始征收消费税时开始,当时经国务院批准,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是按应纳税额的30%缴纳消费税。以燃料油为例,当时按照0.1元/升计算(1吨=1015升),按当时只收取全额的30%来算,为30.45元/吨。
2008年2月20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的《关于调整部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的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对石脑油等4类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即恢复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按每升0.2元征收消费税,燃料油按每升0.1元征收消费税。对燃料油而言,全额征收消费税为101.5元/吨,即增加71.05元/吨。
近两日沪燃油期货价格的上涨是对纽约原油上涨和税收导致成本上升的具体反映。若纽约原油目标为110美元/桶,预期届时对应的沪燃油期货主力合约的价格上限在4600—47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