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逼宫”发改委,他们赢定

 2016-03-21  润滑油信息网
物价上涨每次都把发改委推到风口浪尖上。7月30日,发改委发出通知,对于物价上涨事宜作出具体要求,发改委充当了最终裁判者的角色。发改委屡屡站在风口浪尖并不奇怪,担大责、拥大权者受大诟,历来如此,在民众的关注背后其实反映的是发改委权力的扩张。就...

  物价上涨每次都把发改委推到风口浪尖上。

  7月30日,发改委发出通知,对于物价上涨事宜作出具体要求,发改委充当了最终裁判者的角色。发改委屡屡站在风口浪尖并不奇怪,担大责、拥大权者受大诟,历来如此,在民众的关注背后其实反映的是发改委权力的扩张。就物价而言,一来因为发改委的主要职责就是控制物价增长保持物价平稳,二来是因为任何国有垄断企业的提价申请都必须提交发改委审核,一直以来处于漩涡中心的成品油以及近期电力企业的电价上涨申请,都是牵涉民生的大事。

  发改委与石油垄断企业的博弈如火如荼,背景是纽约商交所9月交割的轻质低硫原油价格突破78美元大关,上个月三大石油巨头的两次成品油提价申请均遭驳回,他们的港股股价下挫超过3%。

  以往发改委的作为使民众对于他们控制垄断石油巨头价格的能力与动机缺乏信心,如在成品油价格上随世界市场上行而不随之下行的做法,就引发一片质疑。

  受到质疑的另一方面是对于物价的调控能力。如在成品油定价体制上,从2001年开始,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采用三地成品油定价机制,从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是为三地一揽子平均价格。

  今年年初,迫于各方压力,为了在消费者能力与资源价格上涨之间取得平衡,发改委宣布基本锁定“原油成本法”,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平均值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此议一出,就被石油领域的资深人士称为无法实现的价格机制,因为成品油成本与流通费难以核定,所谓的原油成本法只能成为盲人摸象般的大致估价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结论可谓不幸而言中。正因为成本无法核定,在国际资源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发改委也就缺乏抵御垄断企业涨价要求的办法。

  当此物价普涨的特殊时期,发改委对于驳回三大石油巨头的提价申请,是出于稳定考虑,不得已而挥泪斩马谡,请注意,发改委表示上调成品油的要求是合理的。

  但这引发了强烈的抵触,油荒有组织地重现。据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最新披露的国内成品油市场简报显示,8月1日国内四十个主要城市中有近一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汽柴油供应趋紧现象,尤其在广东、海南、山东、湖南等地的部分标号汽柴油已宣告停批。停止批发改为零售,或者提高批发价导致批零倒挂,停止向民营加油站供油,加油站进入调价准备阶段,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这些主要炼油企业“适时”进入设备检修期。

  石油巨头心里窝火,对“逼宫”行为已经懒得进行遮掩。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势,发改委表现出应对手段黔驴计穷的一面。我们一再见证什么叫经济安全领域垄断企业的尾大不掉,也一再见证有关部门对于具体的企业成本利润控制的软弱无力。眼看石油巨头将在国内开采的石油卖出世界低硫轻质油的高价,眼看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以亏损为名与公益责任作对。

  发改委将继续疲软下去,因为石油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捆绑能力随着其垄断地位不断提升,而市场化的资源价格论给他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而全然不顾垄断的非市场化一面。他们赢定了。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