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企业市场一片欢腾、半数以上企业首季度报告飘红的情况下,中海油首季度报告却显得不尽如人意。昨天,中海油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未审核收入为148.5亿元,同比下跌了10.9%。此外,中海油集团公司的海外并购之路也出现了些小波折,在最新的非洲油田争夺中,该公司与同门“兄弟”中化成为竞争对手。
国际油价下滑 收入下跌
昨天,中海油对外公布了一季度财报,除了收入下跌了两位数外,公司每桶油价为52.45美元,同比去年的58.13美元更下跌了9.8%;天然气价格实现每立方3.19美元,同比上升了2.9%。
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昨天在评论公司业绩时称,公司第一季度天然气业务进展迅猛,标志着公司清洁能源的生产、供应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遭遇技术问题待归A股
虽然被传将名列回归A股市场的第一批红筹公司,但中海油的A股之旅并非坦途。昨天,中海油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回归A股仍在等待技术型障碍的解决,并没有进一步消息。
早在去年下半年,中海油就已经对外透露了回归A股募集资金发展壮大。当时,中海油对外表示,A股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的收购海外油气资产上。傅成玉向媒体透露,公司收购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海外收购有助于集团为内地的高速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原油供应。
事实上,公司并购海外资产再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一直是中海油的既定收购策略。
去年,中海油集团耗费百亿巨资完成了对尼日利亚两大区块油田的收购。杨华昨天表示,尼日利亚油田项目进展非常顺,并且不会推迟投产。据悉,其中一个深水油田将在2008年投产,高峰期日产可达17.5万桶。中海油首季度开支大增70%,也与投入尼日利亚这一油田有关。另外,杨华表示,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生的9名华工遭枪击身亡及7人遭掳走一事,不会影响中海油在非洲地区的既定生产计划。
竞争西非油田碰头中化
不但不会重新考虑非洲市场的投入和计划,中海油在非洲仍欲再下一城。昨天,市场消息称,中海油和中国中化同时出现在美国丹文能源公司对西非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招标中。
两大石油企业并购的撞车,一方面与两大企业均在非洲拥有业务,出于发展的便利性考虑;另外也和能源企业逐步商业化,面临市场竞争相关。
“非洲已成为欲以高风险换取巨额收益投资者的目的地。”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董秀成表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是共同战略。中海油在获取尼日利亚项目、并与丹文能源已有合作的情况下,更有竞购便利。
能源专家舒先林、李代福均表示,中国的能源公司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在“走出去”寻油的项目中“撞车”,甚至进行“自杀式”的恶性竞争。石油企业必须建立统一协调的机制,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综合商社的经验,整合内部资源,加强联合、形成合力、一致对外。“竞争下的合作将是21世纪世界石油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石油公司应该尽量避免传统对抗式的‘零和’竞争,必要时可与外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增强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