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1
润滑油信息网
汽车润滑油必将步入“纳米金刚石”时代--中国纳米科学家谈:能源-纳米与汽车“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是英文nano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而纳米技术也就是在纳米尺度(0.1nm到1...
汽车润滑油必将步入“纳米金刚石”时代 --中国纳米科学家谈:能源-纳米与汽车 “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是英文nano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而纳米技术也就是在纳米尺度(0.1nm到100nm之间)的研究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这些规律的多学科的科学和技术。其基本含义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的物质。 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科学、纳米机械学等。纳米科学技术被认为是世纪之交出现的一项高科技。 纳米技术与汽车: 汽车工业和精密机械的高速发展对润滑油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固体减磨剂的添加为特征特种润滑油技术成为发展热点。但传统的微米级固体颗粒添加技术一直没能解决分层沉淀和热力学不稳定等问题。应用纳米组装技术包敷处理的纳米金刚石,既由于消除了界面张力而解决了团聚分层问题,又由于热运动而解决了热动平衡态下的热力学稳定问题。 纳米润滑技术:纳米金刚石润滑油是采用纳米组装技术包敷处理的纯石油产品,它不对任何润滑油系列添加剂、处理剂、稳定剂、发动机增粘剂或减磨剂等产生作用,只是在零件金属表面自动形成数以亿计的10纳米尺度的金刚石球形颗粒在润滑油中形成纳米滚珠悬浮结构,在腊晶和摩擦副表面形成滚珠轴承结构膜,就象在表面安装了“超微型轴承”,由此将原来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摩擦系数降低二十余倍,大幅度地消除了摩擦损耗。专家指出,这种全新概念的纳米润滑技术,将给磨损部件的设计与性能带来深刻的变革。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普通润滑油在腊晶表面和摩擦副表面之间是通过润滑油减摩的滑动摩擦。使用纳米金刚石润滑油后,可以在表面形成“滚珠轴承结构膜”。由于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很多,从而摩擦损耗大幅度减少,也让润滑油的低温黏度大为降低,可以提高润滑油的黏度指数,也利于机械冷启动。并且,这种轴承结构在临界磨擦处代替了机件间直接硬磨擦,保护了机械表面。实测功效可延长发动机寿命一倍以上。 ■增强缸体气密性:使用普通润滑油后,缸体间隙由于润滑油膜的厚度和强度不够,气密性较差,窜气导致缸压下降。使用纳米金刚石润滑油后,由于数以亿计的球形纳米金刚石在润滑油中的稳定存在,使润滑油膜变为复合结构,强度大为增强,气密性也相应提高,使气缸窜气所造成的做功压力损失得到弥补,使实测发动机有效功率提高10%提上。 ■极佳的填充修复作用:由于“滚珠轴承结构膜”被设计了特殊的吸附功能,可自动在划伤处起到极佳的填充修复作用。提高缸压10%以上。 ■高度抗氧化性:“纳米滚珠”所具有的每秒几米的热运动速度,在金属表面起到维护作用,防止胶质的沉积,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抗氧化性。可延长换油周期两倍以上。 ■纳米金刚石润滑油与普通润滑油有什么不同?目前市场上的润滑油添加剂大多采取金属镀膜技术,利用有机金属盐在高温下不稳定的特点,在机械摩擦副表面镀金属膜以改善平整度、降低滑动摩擦。这种技术首先会改变机械设计的合理间隙,造成润滑油的其它功能无法发挥,还会产生机油管路变窄的弊病。纳米金刚石润滑油独有的“滚珠轴承结构膜”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降低摩擦系数二十余倍,减摩功效产生质的飞跃。1纳米的尺度仅仅相当于普通人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而金刚石又是世间上最稳定、最坚硬的物质。采用纳米级金刚石球形颗粒为减摩载体的“滚珠轴承结构膜”,不但强度高而且具有“超微型”特性,所以绝不会堵塞机油管路,再精密的发动机也尽可放心使用。 科学家告诉我们,于细微处显神奇的纳米金刚石技术“润物细无声”,已经悄然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渗透到了衣、食、住、行等领域。纳米技术可使许多传统产品“旧貌换新颜”,把纳米颗粒或者纳米材料添加到传统材料中,可改进或获得一系列的功能。这种改进并不见得昂贵,但却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纳米的世界丰富多彩,离我们却并不遥远。
(来源:本站)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