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建设期弹指一挥间。一座气势恢弘的世界级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已经在大亚湾畔拔地而起。蓝天下,设计能力达15万吨的原油接卸码头马鞭洲码头和国内建造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油品输送码头东联码头正忙碌地为联合工厂迎来送往。
从考察到投产历经18年
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项目首次大规模吸引石化界人士的眼球应是在2002年11月项目动工之际,但实际上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1988年考察大亚湾到2006年1月29日正式投产,18年岁月已经过去,其中约15年时间为考察、论证、洽谈和设计期,3年多时间为紧张施工期。
昨天在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举行投产盛典之际,一位追随该项目多年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论证过程中,因涉及大亚湾核电站区域、海洋污染和布点不合理等原因,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项目几乎三次“流产”。该项目之所以笑到今天,与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中海石油、皇家壳牌高层的执着坚持分不开。
当年,为工厂选址,皇家壳牌方面从渤海湾一直考察到大亚湾,最后选定这里。其看中的是大亚湾得天独厚的优势:60米深的天然深水港水深浪小,港口吞吐潜力巨大;背靠资源紧缺的广东,毗邻港澳,利于出口;平坦开阔,拥有大片充足的建设用地,等等。
龙头集聚效应带动大石化项目
这个总投资高达42亿美元的石化“巨无霸”,给我国石化产业带来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先进的管理。目前11套主要生产装置已全部投产,这11套装置全部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其中7套达到世界级规模;其13项专利设计在世界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核心装置乙烯裂解装置原料既可采用较轻的石脑油又可采用较重的凝析油,技术堪称全国首创。
联合工厂投产后可年产80万吨乙烯和43万吨丙烯。此外,还将产出45万吨裂解汽油、45万吨聚乙烯、55万吨苯乙烯等产品,年产量将达到230万吨,年销售额为130亿元。更重要的是,以中海壳牌为核心、直径200公里的区域将受到直接的产业辐射,其对下游产业产生的拉动效应可达数十倍。
去年底,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落户大亚湾,就是看中与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一墙之隔”的优势,2008年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直接为后者“隔墙”供应原料,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节约成本,实现共赢。据介绍,目前还有6个中下游项目已签订项目意向书,有望于近期正式落户,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
大亚湾5年内欲造500亿GDP
惠州市委常委、大亚湾管委会书记李秀峰向媒体表示,中海壳牌投产后,在大亚湾周边估计可拉动约25倍的相关投资,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投入42亿元,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完成时,预计相关投资可达1000亿元,到20 08年将有800多亿元的签约投资项目,到2010年将创造出500亿元的GDP.按照广东省石化产业“十一五”规划,2010年大亚湾石化基地将成为广东沿海大石化带的一颗璀璨明珠,将是广东升级为亚洲地区大石化基地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