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雪佛龙为其在华利益,调子唱得还是颇好听的。而一次正常的商业竞购就令它变了脸色。中国政府对雪佛龙宽厚得很,为何雪佛龙对中海油乃至中国却要“以怨报德”呢? 雪佛龙是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在当今可是响当当的世界名企,然而此番在与中海油竞购...
在此之前,雪佛龙为其在华利益,调子唱得还是颇好听的。而一次正常的商业竞购就令它变了脸色。中国政府对雪佛龙宽厚得很,为何雪佛龙对中海油乃至中国却要“以怨报德”呢? 雪佛龙是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在当今可是响当当的世界名企,然而此番在与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嘴脸,则实在是难看之极。 在竞购的背后,雪佛龙恶意挑动美国人民、公众媒体及政治层面对中国乃至中国政府无端攻击。这种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行为,并客观上已经造成相当一些美国政客对中海油这次善意收购采取敌视态度。 “雪佛龙”不是大力标榜自己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吗?不是一再抱怨中国国企不对美国开放、并要求中国国企按市场规则运作吗?怎么一旦中国国企真的走向了市场,搞到了自家门口,便立马变脸?挥起大棒并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雪佛龙”不是一再标榜“股东利益最大化”吗?那么,为什么全不顾中海油对优尼科股东所报出的比它高出15亿美元的优厚条件,而全然置优尼科股东的利益于不顾呢?显然,雪佛龙企图打“政治牌”,借公众媒体和政治层面向优尼科董事会施压,向优尼科股东施压。在“监管”审查上大做文章,给优尼科和其股东们造成一种“中海油的竞购要约虽然回报高,但很难被政府批准”的印象,目的无非好让自己低价“吃进”。一家国际量级的名企,怎么竟敢冒国际舆论也包括本国舆论之大不违,公然使这等卑劣手法呢? 优尼科的股东们自然也会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此番雪佛龙倘果真把优尼科拿下了,以后可是以何容颜去面对这些股东们呢?据说雪佛龙也担心真相掩不住,怕被优尼科的股东们告上法庭,现在也想准备提高报价了。 那么一再抱怨中国国企不对美国开放的雪佛龙,非要与中海油过不去,莫非是中海油抑或中国让它伤透心了么? 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仅2003年,中国化工市场总量达9700亿元,接近国内GDP总量的10%,其中一大块便是外资拿走的,这里面就有雪佛龙。雪佛龙是最早进入中国能源市场的美国石油公司之一,在渤海、南海与中海油进行了双赢互利的合作。在下游领域,雪佛龙的全球
润滑油业务部去年4月份也在北京成立。其“加德士
润滑油”等产品,在中国业务增长迅速,回报丰厚。或许正是因为兜里装满了在中国赚的钱,那位对《金融时报》声称在竞购优尼科事情上,中国是违反WTO规则,要到WTO起诉中国的彼德·罗伯森先生———雪佛龙的副董事长,在2004年10月13日举行的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大会上,还信誓旦旦地说:中国应该把自己丰厚的资本投资到国际的能源项目上。同时,进一步开放市场,吸纳外国投资。 有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中国,中海油乃至中国政府对雪佛龙说三道四了么?看成是对中国的威胁了么? 中国政府对雪佛龙宽厚得很,为何雪佛龙对中海油乃至中国却要“以怨报德”呢? 在此之前,雪佛龙为其在华利益,调子唱得还是颇好听的。而一次正常的商业竞购就令他变了脸色。雪佛龙的双重标准,也实在是太赤裸裸了。看来,即使是号称市场经济的国度,即使拥有“世界领先企业”之类的金贵身份,与其打交道时,我们还是要听其言而观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