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05年中国润滑油需求量的增长幅度较2004年明显放缓,但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因此国内润滑油产量仍在上升。根据测算,2004年全国润滑油产量达到464.29万吨,而2005年产量超过500万吨。 由于受国际油价高涨影响,2005年国...
虽然2005年中国
润滑油需求量的增长幅度较2004年明显放缓,但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因此国内
润滑油产量仍在上升。根据测算,2004年全国
润滑油产量达到464.29万吨,而2005年产量超过500万吨。 由于受国际油价高涨影响,2005年国内出现柴、汽油紧张局面,因此我国多数
润滑油调和厂的
基础油供应不足,生产的
润滑油产量自然随之下降。例如在2005年10月份,茂名石化、大连
润滑油厂、克拉玛依润滑油厂、抚顺润滑油厂的润滑油产量均有大幅下降,有的企业甚至较去年同期的最大跌幅分别达到60%。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厂家产量下降是局部现象,从润滑油行业整体看来,由于汽车产业和机械行业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需求仍然在继续扩大,因此润滑油行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润滑油电子商务网分资源篇、市场篇、广告篇、营销篇、展望篇对2005年总结和2006年的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产品与市场策划更受重视 从价格竞争到产品竞争,这是行业水平的一次升级,而从产品竞争到策划竞争,这是行业与企业面临的一次新的变革。 1、 产品同质化下的竞争 从技术角度而言,润滑油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已经十分明显,API、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下,而且添加剂基本采用固定的几家供应商,唯一可能差别的基础油也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这对于企业来讲,同质化所带来的形势是严峻的,这对于中小企业尤其重要。而在这一点上,中小企业的思路要更加活跃,通过产品的附加值来获取市场,无论是氢净、磁浮、进口、纳米、抗磨、节能等等,都在企业获取市场过程中立下了功劳。 2、 差异化产品与服务 与上面提及的概念不同的是,产品的差异化也成为企业营销的一部分,市场营销的第一部就是细分市场,通过细分市场所产生的差异化产品,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器,针对更加特定的工况、设备、时期的产品,更加适应了润滑的使用,其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受到用户的接受,企业也获得了成功。而产品差异化的同时,服务也受到了重视,尤其是在工业油品领域,服务取得市场,正成为一条可行的思路。 3、 策划为营销保障 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得不从单一的价格、产品之上寻求更高层次、更为有效的方法,策划则成为实践营销的保障,不仅是从前面所讲的产品附加概念,通过各种与客户的沟通、关系营销、活动也深受企业重视。 车用油OEM市场争夺 OEM市场的诱人并不在于其会增加企业多少的销售,带来多少利润,相反这个市场大多情况下是亏损的主要业务,为什么会有众多企业青睐? 1、 OEM,不可不争 在车主的眼中,原装的是最好的,于是OEM便成为了一道佳肴。不管是昆仑、长城、统一还是美孚、壳牌、BP都无不在这一领域下了很大的功夫。从2005年统一的频频出手到昆仑的屡有所获,长城的航天牌,这都让消费者感受企业在润滑技术领域的先进与品质的可靠。OEM,成为不可不争之地。 2、 代工,另一个机会 而在另一个市场,代工也成为许多润滑油生产厂的业务重心,面对企业规模发展的需要,以生产优势换取利润,正成为部分生产厂的战略。其实代工生产在其它行业早已屡见不鲜,通过代工厂使得品牌所有者减少成本、设备、技术、服务的投入,而专注于市场,低投入高回报。另一方面,国内的润滑油产能已经远大于市场需求,许多新进入市场的品牌也不愿再 浪费资金在建厂之上,这都使得代工市场逐渐繁荣。 3、 OEM,赚了还是赔了 的确是有部分厂家通过OEM或其所带来的间接效应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但还有很多的企业,陷入OEM的泥潭之中,无力回天。OEM所能直接取得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甚至亏损都是很正常的,企业所需要的就是这张OEM牌,但其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某国际润滑油厂家与国内企业合资,意图进入该市场,但现有的价格让其头痛不已。 工业用油技术营销加强 做为正在面临工业快速升级的今天,工业用油相对于车用油市场还较为平静,在这个市场,面对的多是企业用户,这个群体中关系的复杂要比车用油更甚。也正是因此形成了大大小小润滑油厂、经销商云集的局面。 1、工业用油市场的技术营销 随着国内车用油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厂家开始转向工业用油领域,在这一市场并不乏成功案例,尤其是华东、华南地区更加活跃。 2、开始关注中小企业 同时,中小企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厂家开始从经销商手中夺取市场,其所携带的武器,就是技术营销,这个经销商最大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