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空气污染国家标准即将出

 2016-01-17  润滑油信息网
买了新车才两个星期的梁女士,最近嗓子眼老是感到干涩难受,在新车内坐得久了,双眼还会莫明其妙地流泪。对新车空气不放心的梁女士找到检测部门,一查,竟发现新车内苯、甲醛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都严重超标。 今后,这样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了。近日,记者获悉,...

  买了新车才两个星期的梁女士,最近嗓子眼老是感到干涩难受,在新车内坐得久了,双眼还会莫明其妙地流泪。对新车空气不放心的梁女士找到检测部门,一查,竟发现新车内苯、甲醛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都严重超标。

  今后,这样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了。近日,记者获悉,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制定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已通过专家组的审议。“千呼万唤”了多年的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国标”有望浮出水面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的持续、高速增长,车内环境污染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据国家权威机构日前公布的一份国产新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在接受检测的20个品牌、50款上市3个月的国产新车中,仅有9款轿车车内5项有害元素的含量符合检测指标,达到合格标准,不合格率高达八成多。

  据介绍,“国标”的主要控制对象是车辆在静止状态下由于车内构件材料和装饰材料造成的空气污染,不包括汽车发动和行驶时,尾气进入车内引起的车内污染。

  疾病中心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高达60%以上的被测新车车内空气甲醛含量超过室内甲醛国际限量值,60%以上的被测新车车内空气中苯含量超标。业内人士表示,该标准一旦出台,按照目前国内生产汽车的车内装配质量,将会有一大批新车的生产程序受到影响,但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有望不再遭受有害空气的侵害了。

  相关链接

  车内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车内空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有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车外污染物进入车内以及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等。

  ◆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包括汽车使用的塑料和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涂料、保温材料、粘合剂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机溶剂、助剂、添加剂等挥发性成分,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释放到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污染物主要有苯、甲苯、甲醛、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等,车内材料释放的物质还是车内难闻异味的主要来源。

  ◆车外的污染物进入车内。如果密封不严,外界环境的污染物将进入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包括通过排气管、曲轴箱、燃油蒸发等途径排放的污染物,或汽车空调长期使用后风道内积累的污物对车内空气造成污染。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微生物、苯、烯烃、芳香烃等。

  维权·召回

  螺栓孔的螺纹加工不良

  一汽轿车召回部分马6和奔腾轿车

  日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决定2008年1月18日起召回2007年11月19日至2007年12月1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马自达6(Mazda6)和奔腾轿车,共计1626辆,其中马自达6(Mazda6)轿车894辆,奔腾轿车732辆。

  本次召回的原因是发动机连杆的紧固螺栓孔的螺纹加工不良,部分螺栓紧固力矩达不到要求,连杆螺栓可能松动,造成连杆的上盖脱落,使连杆在发动机内部窜动,严重情况下将导致汽缸体破损,发动机熄火,影响车辆行驶。一汽轿车将对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检修,更换有问题的连杆,以消除隐患。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一汽马自达销售服务店和一汽轿车奔腾销售服务中心会主动与所有召回范围内的用户取得联系,安排召回检修事宜。

  差速器油封密封不良

  上海通用召回部分凯迪拉克轿车

  日前,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受通用汽车公司凯迪拉克全球召回影响,决定自2008年1月18日起召回05至07年款的凯迪拉克CTS和SRX,以及2006年11月15日至2007年11月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凯迪拉克SLS,上述三个车型分别召回6048辆、1055辆和2870辆。

  本次召回的原因是差速器油封密封不良可能造成润滑油渗漏,极端情况下会引起差速器失效,可能导致车辆失去行驶动力和失控。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将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差速器油封组件,以消除隐患。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