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走势: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势在必

 2016-01-17  润滑油信息网
众所周知,汽车能源消耗是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全球石油压力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汽车消费爆发式增长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气候变暖问题已不容忽视。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

  众所周知,汽车能源消耗是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全球石油压力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汽车消费爆发式增长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气候变暖问题已不容忽视。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全球已达成共识:交通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机动车污染明显增加。目前有80%以上的一氧化碳和40%以上的氮氧化物的污染以及20%-30%的城市颗粒污染物,均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用“相当严峻”来形容当前节能减排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据国际能源机构称,中国有可能于今年或200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近年来,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570万辆,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轿车和汽车出口均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我国目前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还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的2.5%(19辆),大约相当于美国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1.5亿辆。但是,当我国刚刚到达汽车社会门槛,车用石油消费在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1/3以下)还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时(1/2以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供应的日益紧张。同时,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变成愈来愈严重的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由此产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将会愈演愈烈。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与交通能源问题将来势更猛、影响更大、挑战更加严峻。按传统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不可持续,实现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始终是国家科技战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会更加严重,我国政府高度关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2005年国务院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发展清洁汽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和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分别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

  2007年6月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这在发展中国家还是第一个。同时指出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十分强烈,希望加强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技术和氢能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国际技术转让与合作。

  为推动清洁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实施了“清洁汽车行动”,其直接结果是全国目前拥有燃气汽车22万辆,加气站700余座,年替代石油150万吨。“清洁汽车行动”实施之后,天然气汽车的使用在我国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可以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

  “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通过这一科技专项的推动,目前,我国小型纯电动车辆已经开始小规模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也有多个车型通过国家认证,并形成产品;燃料电池汽车更是进入示范考核运行阶段,我国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完全具备批量化生产的能力。

  经过“十五”攻关,我国清洁能源的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向车用能源多元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已有多种车型进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电力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技术进展。初步形成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体系,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控、单一燃料发动机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燃汽车应用规模扩大到30万辆,预计到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有可能扩展到近百万辆。燃料替代和其他燃料全面进入推广阶段,为“十一五”深入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和技术储备。掌握了排放达到国3标准的汽柴油发电机电子控制技术和整车的匹配技术,开发出了柴油轿车产品,顺利开展了柴油轿车的示范运行,这些工作为传统燃油汽车及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在节能减排的国家大环境下,与2006年启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安排各方面的支持资金超过10亿元。该项目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研发电动汽车和代用燃料汽车整车技术、动力系统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最终为建立节能与新能源自主研发体系,实现产业化技术的跨越发展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并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已开发出纯电动燃料电池各类汽车样品、产品,并进行了深入的性能及可靠性考核新的一轮技术改进和优化设计,加强专利、设计、示范运行基础性的工作,努力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不断向实用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此外,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代用燃料发动机等零部件技术性能指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零部件的研发单位,正在由高科技研发企业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展。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