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创新“软件危机”已成创新瓶

 2016-01-17  润滑油信息网
我国汽车产品创新中遭遇到的“软件危机”,已经成为影响汽车产品持续创新的瓶颈问题。 国际汽车界公认,现代化的汽车产品创新中的软件应用系统工程,是智慧和科学思维升华的结晶,它构成了现代汽车产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中枢神经,是汽车产品创新的关键要...

    我国汽车产品创新中遭遇到的“软件危机”,已经成为影响汽车产品持续创新的瓶颈问题。

  国际汽车界公认,现代化的汽车产品创新中的软件应用系统工程,是智慧和科学思维升华的结晶,它构成了现代汽车产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中枢神经,是汽车产品创新的关键要素。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汽车产业计算机应用中,硬、软件综合投入比例是8∶2,而当代已经反过来了,是2∶8,而且这种投入需求继续向软件方向倾斜。因为,这是构成汽车产业内核性的、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从国际汽车产业软件应用系统工程的建设历程来看,对于我们如何走出“软件危机”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跨国汽车和零部件公司,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汽车产品设计与制造。

  新世纪之初,汽车产品创新软件的应用有了巨大的变革,在汽车产业创新活动的任何环节都少不了软件的助力,它已经成为有力促进汽车产业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软件产业体系。我们把汽车产业软件应用的趋向归纳为两大特色:一是集中化,汽车与零部件企业都集中了最大力量,搞好国际上商业化软件的二次开发,切实不断提高工程软件的应用实力,提升企业内核性的竞争力;二是扩散化,汽车产业的工程软件社会化应用已经很流行,今后会有更大发展,众多专业化工程软件开发商的出现、提供大量商品软件的外包机会,有利于形成社会化产品创新机制,这样会给汽车的产品创新带来许多新契机。

  当前,从我国汽车产品创新的工程软件应用状况看,可谓各有千秋,有的的确比较好,但比例极少。总体上看是水平低,集成化质量差,应用范围窄,这和印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有一些企业的主管,重硬件,轻软件,对搞不搞企业信息化,搞不搞软件版本升级都不在乎,不承认自已企业信息化的落后,不愿花看不见(软件)的钱,极个别企业用的是盗版软件,质量没有保证,这是导致“软件危机”的内在原因。在宏观上,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上,管理型软件盛行,而直接为产品创新服务的工程型软件发展却十分薄弱。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资料显示,近年来有些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状况是:财务软件占95%,人力资源软件占71%,办公自动化占65%,MRPⅡ(材料资源计划Ⅱ)占15.8%,ERP(企业资源计划)占10.5%,CRM(客户关系计划)占5.1%……而属于各类科技工程的信息化软件不足5%。这里不是说管理型的软件不重要,但如果工程型软件不先行,管理软件的威力也无从发挥。因为以工程软件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上不去,其他的信息化业务的作用会受到很大限制。这样,从根本上说很难支持汽车产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构成汽车产业“软件危机”的外在因素。

  为此,我们应本着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思路,下决心扭转“软件危机”。主要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不分大小,都要认真抓好产品创新中工程软件的应用,应在“十一五”企业规划中,对工程软件的应用制定专题规划,搞好实施工作;国家要制定支持汽车产业加速工程软件应用的政策,积极推动产、学、研对工程软件的联合开发,加速软件人才的培养,推动各地重点软件工业园的建设,加强对工程软件的研究和应用,鼓励商业化的汽车工程软件供应商的发展,加强与国际软件商的合作;促进国家汽车计算机平台计划的尽早实施;媒体对工程软件应用好的实例要多加报道等。

  总之,要扭转我国汽车产业产品创新的“软件危机”,防止“泡沫化”是国内汽车产业一项急迫的任务,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去完成它。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