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7
润滑油信息网

自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 这是中国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进一步降低部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至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承诺已经履行完毕。【详细内容】
■ 企业结构:从126家到145家的企业重组 中国汽车有着世界上最多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尽管中国汽车整体产量不高。数据显示,在2001年,中国汽车有126家整车生产企业,超过美、日、欧汽车企业数量的总和,但是,年产能在20万辆以上的企业只有4家,中国汽车总量仅为美国通用汽车的25%左右。因此,加强汽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改变中国汽车散乱的局面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点。【详细内容】
■ 资本结构:单纯国有到国有、民营、股份的资金进化 面对WTO的压力,中国汽车原本单纯的国有资产,开始转向民营、股份等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最近5年,中国汽车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国有大汽车集团向股份公司方向转变,并且把融资的重点放在了海外资本市场;二是,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汽车行业。 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东风汽车等成立股份公司,并且积极谋求海外整体上市。其中,东风汽车还在去年成功在香港上市,而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上市汽车企业。而民营汽车企业,吉利、长城等公司也在香港上市,并引起了轰动。【详细内容】
■ 国际汽车巨头大举进攻催熟民族汽车工业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汽车最令人担心的是———能不能抵抗国外汽车企业的冲击。当时,有两大悲观论调:一是,没有了关税壁垒,国外汽车产品可以低价出口到中国,从而打垮中国汽车;二是,国外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而彻底地垄断中国汽车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资的确严重冲击了中国汽车工业,但是,并没有形成垄断。从2002年起,几乎所有的国际汽车巨头都在中国加大了投资。 【详细内容】
■ 产品:从“4小天鹅”到百车争鸣 准确地说,中国汽车是在进入WTO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与世界同步的家庭轿车的。以POLO、派力奥、赛欧、夏利2000为代表的精品小车并称为“四小天鹅”,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家用轿车。从“老三样”到到“新老三样”,从经济型轿车到商务用车再到SUV,中国汽车从产品单一到百车争鸣只用了5年。【详细内容】
■ 技术:“与世界同步”到自主研发 奇瑞、吉利、华晨等民族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并且在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上,也有了自己的产品。在某些新技术上,中国汽车已经开始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例如,氢燃料电池车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等,国家也通过863计划的支持,推出了一些新技术。目前,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有了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 【详细内容】
■ 消费环境:从“限小”到鼓励小排量 加入WTO 5年来,中国汽车的最大进步就在消费环境的改善以及汽车相关政策的制定上。从根本上来说,WTO要求中国政府的一些法规必须和国际接轨,这样也就促使政府,用法规政策来引导汽车的健康发展,而不像过去那样,以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来管理汽车发展。 【详细内容】
■ 出口:WTO带给中国汽车的最大机会 中国汽车目前的出口能力还非常弱,但是与5年前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资料显示,在1980~1998年的19年间,我国共出口各类汽车12.65万辆,只相当于同期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量的1/10左右。而在2005年,中国汽车1年的出口量已经接近17.3万辆,出口量超过了进口量。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