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头巨头大举进攻下的中国汽车

 2016-01-17  润滑油信息网
■ 中国已履行完WTO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承诺 自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这是中国根据加入世界贸...

 

 

 

 

国际化,中国,汽车业,wto,外资并购

中国已履行完WTO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承诺

  自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  这是中国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进一步降低部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至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承诺已经履行完毕。详细内容

 

企业结构:从126家到145家的企业重组  中国汽车有着世界上最多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尽管中国汽车整体产量不高。数据显示,在2001年,中国汽车有126家整车生产企业,超过美、日、欧汽车企业数量的总和,但是,年产能在20万辆以上的企业只有4家,中国汽车总量仅为美国通用汽车的25%左右。因此,加强汽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改变中国汽车散乱的局面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点。详细内容

资本结构:单纯国有到国有、民营、股份的资金进化  面对WTO的压力,中国汽车原本单纯的国有资产,开始转向民营、股份等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最近5年,中国汽车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国有大汽车集团向股份公司方向转变,并且把融资的重点放在了海外资本市场;二是,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汽车行业。   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东风汽车等成立股份公司,并且积极谋求海外整体上市。其中,东风汽车还在去年成功在香港上市,而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上市汽车企业。而民营汽车企业,吉利、长城等公司也在香港上市,并引起了轰动。详细内容

国际汽车巨头大举进攻催熟民族汽车工业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汽车最令人担心的是———能不能抵抗国外汽车企业的冲击。当时,有两大悲观论调:一是,没有了关税壁垒,国外汽车产品可以低价出口到中国,从而打垮中国汽车;二是,国外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而彻底地垄断中国汽车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资的确严重冲击了中国汽车工业,但是,并没有形成垄断。从2002年起,几乎所有的国际汽车巨头都在中国加大了投资。 详细内容

产品:从“4小天鹅”到百车争鸣   准确地说,中国汽车是在进入WTO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与世界同步的家庭轿车的。以POLO、派力奥、赛欧、夏利2000为代表的精品小车并称为“四小天鹅”,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家用轿车。从“老三样”到到“新老三样”,从经济型轿车到商务用车再到SUV,中国汽车从产品单一到百车争鸣只用了5年。详细内容

技术:“与世界同步”到自主研发  奇瑞、吉利、华晨等民族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并且在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上,也有了自己的产品。在某些新技术上,中国汽车已经开始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例如,氢燃料电池车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等,国家也通过863计划的支持,推出了一些新技术。目前,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有了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 详细内容

消费环境:从“限小”到鼓励小排量  加入WTO 5年来,中国汽车的最大进步就在消费环境的改善以及汽车相关政策的制定上。从根本上来说,WTO要求中国政府的一些法规必须和国际接轨,这样也就促使政府,用法规政策来引导汽车的健康发展,而不像过去那样,以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来管理汽车发展。 详细内容

出口:WTO带给中国汽车的最大机会  中国汽车目前的出口能力还非常弱,但是与5年前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资料显示,在1980~1998年的19年间,我国共出口各类汽车12.65万辆,只相当于同期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量的1/10左右。而在2005年,中国汽车1年的出口量已经接近17.3万辆,出口量超过了进口量。 详细内容

国际化,中国,汽车业,wto,外资并购

加入WTO后与汽车有关的条款   货物贸易方面的条款:国内税和其他费用在汽车销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诸环节对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一视同仁;取消进口数量限制,以近三年实际平均进口量作为过渡期,以第一年发放的配额量为基础,年增长15%,直至2005年取消配额,汽车贸易量的进口基数是60亿美元;从2000年起关税每年下调10%,2006年前整车进口关税平均降至25%,零部件进口关税平均降至10%。  贸易技术壁垒方面的条款:《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TBT)规定推行强制性技术规格、非强制性技术规格和产品认证制度,但该协议在各方同意的国际标准中,对旨在保护发展中国家使用的特有技术生产方法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规定、标准和测试方法存在根本差异的,不应予以使用。  进口轿车价格的构成:进口轿车价格包括到岸价、关税、增值税、消费税、海关费用、许可证费用、运杂费、营销利润等部分。其中关税和许可证费用与加入WTO直接相关,将会大幅下调,而7%的增值税、3%至8%的消费税以及海关费用等则与WTO间接相关,变化不会太大。至于进口车营销利润则很难预料其变化情况,利润的多少将由市场的认购情况来决定。 ■ 数字点击中国汽车入世5年   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2002年,中国汽车销售量是337万辆,增长率39%,是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到了2005年,中国汽车总销售量达到了570万辆,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每年世界汽车销售增量的25%来自中国。  出口5年增长8倍:据海关统计,2002年,中国汽车出口2万辆,随后几年高速增长,到2005年增至17.3万辆,几乎是2002年的8倍。今年前四个月出口8.7万辆,已经超过去年出口量的一半。  进口车年增长25%:2005年全国进口汽车超过16万辆,比2002年增长了四分之一,而进口车的单价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连续5年下调关税,国家承受了税收方面的巨大损失,而中国汽车市场得到的,就是汽车关税壁垒彻底取消,中国向外国汽车敞开了大门,老百姓则从这种关税下调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 一般的进口车价格计算公式 到岸价×(1+关税税率+消费税税率)×(1+增值税税率)+经销商费用=进口车基本价格 本期策划:孙可嘉  美编:宿艺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