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涨后的中国车

 2016-01-17  润滑油信息网
油价不断地上升,车价则照例必须要不断地下跌,世界各国的汽车业都面临着几乎同样的问题——市场总体萎缩,竞争激烈几近肉搏,无论日子好过的日本还是日子不好过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脸上少有灿烂的笑容。美式“油老虎”不容乐观记得大约20多年以前就曾经...

    油价不断地上升,车价则照例必须要不断地下跌,世界各国的汽车业都面临着几乎同样的问题——市场总体萎缩,竞争激烈几近肉搏,无论日子好过的日本还是日子不好过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脸上少有灿烂的笑容。

  美式“油老虎”不容乐观

  记得大约20多年以前就曾经听一个美国专业记者如此形容:整个汽车业简直就像是一群脸色阴沉围着篝火的食人生番,一面大嚼同伴们的尸体,一面暗中盘算着下一个牺牲者是谁,当时只是觉得这话说得生动有趣,到了今天方才体会这位老兄的真知灼见。

  说起来,早在上世纪7、80年代,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就尝过了油价疯狂飚升,汽车价格狂跌却无人问津的滋味。只不过美国的汽车三巨头一贯坚持着“卖小车赚小钱,卖大车赚大钱”的原则,使得石油供应与经济情况一有好转,大排量车立刻满天飞,即便是丢失海外巨大的市场也在所不惜。近20年来,美国人在世界车市上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也只有当仁不让的“油老虎”——SUV。所以,眼下石油价格疯长不止的态势,让一贯比较乐观的美国人也开始着急地应对起来,实在是自己的大片江山被人一点点地蚕食已经到了几乎无路可退的地步。

  其实,小排量与省油的德国大众以及日本车在美国市场上突然明显旺销,已经使底特律的三巨头感到了不小的压力。再看一看自己的囊中,实在缺乏应对的利器:柴油车一直是欧洲人的所长,美国人甚至不愿意去制造它。油电混合动力车则是日本或者说得更加直接一点是美国车“最为凶险的”竞争对手日本丰田——普瑞斯的天下。美国车厂一直致力研究的燃料电池汽车还远没有开发到可以立即组织制造的程度。于是那些美国“油老虎”又盯上了可以再生而且比较清洁的“乙醇汽油”。然而此举似乎多少会冒得罪汽车业财大气粗的长期紧密盟友——石油公司的危险,同时,是应该先由汽车制造商投资生产新车,还是该由未来的燃料供应商先建立“乙醇汽油”加油站——一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扯皮也在消耗着宝贵的时间。看来,美国汽车三巨头在“油价升,车价跌”的大潮流面前显得有点迷失了方向,不断地丧失自己固有的地盘是今年明年大家都会目睹的事实。

  寻找其它替代燃料?

  与美国车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样在小排量与省油车方面颇有心得的欧洲与日本车厂。这些年来更加节约能源的柴油车在欧洲已经能够与汽油车平分市场,而日本国内油电混合动力车也十分地流行,比起美国来欧洲与日本显然从容了许多,尤其是日本在美国、欧洲甚至是亚洲市场上都颇有斩获。

  那么中国呢?这些年来有关小排量轿车的事几经争论,到了今年各大城市才开始取消对于小排量轿车的限制,但如何使得小排量轿车能够更加清洁与省油,同时还得提高其舒适性与技术性能,目前有关各方似乎考虑不多,于是小排量轿车主要成了人们节约金钱的手段,而与保护环境、减少能耗没有直接关系。柴油轿车虽然不乏一汽大众这样的大厂的力推,但另一家实力雄厚的巨头上汽在这方面的沉默或许更加意味深长。至于油电混合动力车与新能源燃料电池汽车则太曲高和寡,与进入普通百姓家相距甚远。于是,也多少算得上庞大的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应对未来汽车发展潮流方面如美国一样乏善可陈。

  油价疯狂飚升,汽车价格不断下跌,以往近4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人们这往往意味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大变动,日本与韩国车厂的突然崛起都是在如此的背景之下的完成的。可惜在这样一轮的新变动之下,中国的车厂肯定是没有做好准备——没戏可唱了。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