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汽车促销新政出台,汽车市场或将大利好

 2020-04-02  润滑油信息网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已经连续下行两年的国内汽车行业雪上加霜。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环比均下降83.9%。其中,新能源汽...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已经连续下行两年的国内汽车行业雪上加霜。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环比均下降83.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下降82.9%和75.2%,环比分别下降77.3%和72.4%。汽车销量可下滑严重已经是非常残酷的事实了。

  在此背景下,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多次表态、发文,以鼓励汽车消费,推动汽车产业协调发展。

  3月2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3月13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要求落实好现行中央财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促进机动车报废更新,加快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3月23日,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旨在稳定汽车消费,要求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取消皮卡进城限制、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等措施,组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实施汽车限购措施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以上这些宏观政策引导在先,让后具体措施实施在后。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汽车消费的三个举措:

  1.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2.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3.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这三大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对国内车市有力地推动。主要会有这些影响:

  1.新能源车企吃了“定心丸”,会继续努力向新能源方向转型

  此次确定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长两年,势必对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不可忽视的提振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新能源车企生产成本过高的压力,推动国内车企向新能源方向转型的大趋势。有专家估计,这个举措或将促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今年达到160万辆的销量目标。两年的补贴时间,应该可以让国内新能源车企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提升研发水平、降低成本,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完全实现市场化奠定基础

  2.以奖代补,直接推动京津冀地区货车更新换代

  此次新政显示,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这将直接推动京津冀地区老旧货车更新换代,势必扩大货车需求面,进而提高汽车销量。

  随着京津冀地区相关政策的出台,相信国内其他地区也将推出类似鼓励政策,政策的促销作用将被快速扩展开来。

  3.减税将促进二手车行业快速发展,进而促进汽车更新换代

  按照现行的增值税政策,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二手车,无论利润多少,都要按照二手车销售额的2%计算缴纳增值税,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二手车经销企业为了税负而抬高二手车价格的问题,进而导致二手车经销企业的经营动力不足,使二手车销售不温不火。

  从今年5月1日到2023年底,二手车经销企业将减按销售额0.5%上缴增值税。这将直接推动二手车经销企业快速发展,促使二手车车价车价更趋合理。同时直接带动与二手车相关的金融保险、整备翻新、装饰美容等汽车关联产业发展。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改变了人们的汽车消费习惯。今后,二手车的价格优势可以部分取代中低端新车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汽车生产往中高端发展,实现汽车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升级。

  结语:疫情加重了汽车销量的下滑,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势必会对国内汽车业有着不可估量的提振作用。虽然最新出台的三大新政都是针对企业发展的,但经济发展起来了最终受惠的还是我们老百姓。

(来源:互联网)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