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龙润润滑油】相约《中国制造2025》

 2018-07-07  润滑油信息网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而在这一过程,将会拉动工程机械制造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大量需求,作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产业,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而在这一过程,将会拉动工程机械制造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大量需求,作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产业,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流淌在制造业中的血液”之称的润滑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润滑油产业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

  随着经济速度的放缓,大规模的基建和工业投资在减少,工业润滑油不管比重还是需求量都在逐渐下降,而车用油的需求量和比重在逐渐升高。

  拥有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中国,汽车后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随之增加,吸引了国内外油气企业加大在中国布局。

  中国消费者对车市的刚性消费,车市很难被降温下来,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最火热的市场,各大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一系列经济性车型,也将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机会,车市成为继房市之后的第二大消费市场,这一刚性市场,也将会给润滑油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IEA2016-204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及全球石油

  摘自:《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系国际能源署(IEA)分析国际能源趋势与能源发展重点问题的年度旗舰报告。

  1、电动汽车的发展使小型乘用车对石油燃料的使用占比下降,但是在卡车运输,航行航天以及石化方向,石油使用占比仍处于增长趋势。可以看出虽然乘用车占比略微下降,但是其它运输行业占比仍处于上涨时期,对于润滑油的发展具有有利的影响。乘用车占比下降极低远不及其它增长占比。

  2、另据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的猜测,我国民用车保有量到2035年前后将到达4.95亿辆的峰值,电动轿车保有量将保持稳定增涨,到2035年有望到达2500万辆,约占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的5%。

  3、以最乐观的方式预期,至204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在1.5亿辆左右,约占汽车保有量总量的20%。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四大类型。

  目前市场主要以HEV&BEV为主,FCEV和其它新能源汽车因受技术发展水平影响,难以普及以及进行规模化生产。常规车用燃料车以及HEV均需要使用润滑油

  那么“龙润润滑油”在《中国制造2025》优势体现在哪里呢?

  中国的润滑油市场是高度分化的市场,目前润滑油品牌数量超过5000家,供应商有200家左右,但只有少数的润滑油的品牌有搞技术研发和推出创新研发的能力。高品质润滑油逐渐取代原有低端产品。

  第一、制造业装备水平迅速提高,大量精密、自动化设备需要高品质、个性化润滑油产品确保其有效运行。


  第二,我国润滑油工业水平提高,已经能够为终端客户提供各类高品质、个性化、差异化的润滑油产品。

  对于混动汽车来说,不仅具备传统的内燃机动力系统,还增加了电动机动力系统,以及符合车辆动力要求的传动系统,所以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和传统汽车差异不大,涉及到内燃机油和齿轮油等传动系统润滑油。而纯电动汽车由于完全由充电电池提供动力,因此不需要使用内燃机油,但是传动系统用油依然存在,需要用油的部位包括变速箱、连接件、减震器、冷却系统和制动系统。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为润滑油的环保、节能的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对制造业整体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制定了发展目标。装备水平的升级、环保要求的严格以及运维水平的优化,带来了润滑产品的升级需求,高端润滑油产品逐渐占据市场主流。以建立持续的客户开发模式以及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的定制化营销,实现盈利。

  “龙润润滑油”生产的产品具备个性化、高性能、高附加值,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装置、设备、配件等的润滑油需求。“龙润润滑油”持续进行改造和创新,为企业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中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价值。

  第三,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大力推广“合理润滑”的理念,倡导通过选择高品质润滑油产品减少因润滑不当导致的各类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龙润,致力于让更专业的服务、

  更环保优质的产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来源:互联网)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