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润滑油行业的“诗和远方”

 2017-03-22  润滑油信息网
当润滑油产业的梦想照进当下科技创新、“互联网+”、概念营销的现实,更是显得繁花似锦。仿佛有数只“独角兽”隐匿其中,作势欲扑。完美解决终端用户痛点,被广泛称作是这个时代成功的不二法门。随着中国润...

  当润滑油产业的梦想照进当下科技创新、“互联网+”、概念营销的现实,更是显得繁花似锦。仿佛有数只“独角兽”隐匿其中,作势欲扑。完美解决终端用户痛点,被广泛称作是这个时代成功的不二法门。

  随着中国润滑油行业步入平稳发展期,油企业当前的痛点,是未能调整到一个恰当的位置,适应市场对其产品定位及定价的需求。创新如果不与市场需求挂钩是无法发挥其价值的。虽然目前润滑油市场品牌繁多,产品品类多不胜数,但整个市场缺乏的仍是技术领先并且能够切实解决终端用户痛点的润滑油产品。而我们行业之所以创新乏力,大致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价格战、供应链与营销缺乏创新以及创新带来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解决行业眼前的“苟且”,无疑需要更多的“干货”。所谓“不通则痛,痛则思变”。行业“痛点”的存在,说明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不通畅,谁能在此处着力创新,不断挑战并突破自己,谁就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对接市场,谁就能赢得主动,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价格可以谈、质量没得谈”、“一是高品质,二是低成本,三才是价格,”“不求大而全,只求专特精”,这是世界各国先进企业的普遍理念和文化。随着中国制造告别低成本、规模化竞争和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企业、消费者、商业营销形成的“物美价廉”主导的消费习惯述求也将转型。财经学家表示,“价廉物美”只能作为广告概念和阶段性促销策略,不可能把中国制造带到新层次。当前我国一大批偏好性能、愿意为高品质埋单的消费群体正在兴起,意味着润滑油消费理念的变革。中国润滑油企业要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就应以终端至上,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要耐得住寂寞,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钻研技术,同时还要在全行业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而如今不少民营企业倒在了市场的大浪淘沙中,以牺牲环境资源和价格战等换取短期效益的模式不再行得通,规模小、底子薄的民营企业承担着更大的压力,甚至遭遇灭顶之灾。许多企业总是想做大,而不是做精做专,把“转行”当“转型”,显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竞争白热化的润滑油行业也促成了不少企业的战略转型,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阵痛后,在这场“战役中”,犹如凤凰涅槃,迎来重生。而随着中国政府不断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焦炭等高耗能行业正在“瘦身”,并纷纷向清洁高效转型,由此带来的大环境改善也成为一大“红利”。

  业内专家提出,伴随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加快转变,国家标准只能规范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大的方面,但小到螺丝拧几圈这样的细节,才是关系质量和品质的关键,这些都要靠企业家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企业界人士也提出建议:标杆企业是一个国家制造文明形成的基石和土壤,在当代中国润滑油行业,标杆企业应当率先探索和实践,提炼中国制造文明的精髓,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这也是本期《润滑油市场》想要传递的精神。

(来源:互联网)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