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润滑脂学会 (NLGI) 发布的润滑脂生产调查报告,2015 年,超过一半的润滑脂生产是在亚太地区进行的。
去年,报告的全球生产值下降至 24.8 亿镑(约为 110 万吨),而且对比分析显示全球生产值相比 2014 年产量下滑 3.3%。调查涉及 2015 日历年期间的生产值,自愿受访者还自我报告了数据。上年度数据也已更新并且显示了 2012-2014 年三年度的数据。
SKF2015 年亚太地区生产了 140 亿磅油脂,是全球产量的 55%。
印度及印度次大陆、日本、太平洋地区、东南亚和中国总共制造了 14 亿磅的润滑脂,占全球生产总值的 55%。锂基增稠剂是最受欢迎的增稠剂,并且大多数产品均使用传统的基液制成。对于其他增稠剂和基液的使用因地区而异。
中国生产了区域内大多数的润滑脂,约 8.844 亿磅,占地区产量的 64%。Grease Technology Solutions 总裁 Chuck Coe 表示,尽管增加 6 家参与调查的中国公司,但该数据相比生产商在 2014 年报告的数据大幅下降了 4.9%。
80% 的中国产润滑脂使用锂基增稠剂,钙基增稠剂排在第二位,占 9.5%。聚脲基增稠剂排在第三位,约占 5%,剩余为其他类型。
这是 NLGI 连续第六年将基础油纳入生产调查中,并且 86% 的受访者报告了此信息。在中国生产的大多数润滑脂(约为 7.96 亿磅)都使用传统的基液生产。合成油占 6,580 万磅,半合成油次之,占 2,250 万磅,生物基润滑油仅占 52,798 磅。
日本在 2015 年的润滑脂生产值接近 1.78 亿磅,占地区产量的 13%,虽然在亚太地区位列第二,但远不及中国。锂基润滑脂所占份额更小,但仍占日本润滑脂生产总值的近 60%。聚脲基润滑脂占 28%,该类型在所有市场中的份额均为世界之最。据参与调查的日本公司报告,近 99% 的基液为传统基础油。
印度及印度次大陆的润滑脂生产值为 1.664 亿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2%。知名的锂爱好者所生产的 91% 的润滑脂使用了锂皂基增稠剂。钙皂和钠皂各占约 3%,随后是其他金属皂,约占 2%。在印度及印度次大陆地区,仅不到 1% 的润滑脂中使用了铝皂、粘土和其他非皂基增稠剂,并且仅 3,557 磅的产品中使用了聚脲基增稠剂。
在印度及印度次大陆地区报告的润滑脂生产中,传统基液也位居第一位,占 98%,之后依次为半合成、生物基以及合成类型。
东南亚和太平洋国家/地区的生产值为 1.5 亿磅,占地区润滑脂生产总值的 11%。锂基增稠剂(占 68%)再次居于首位,其次是钙基增稠剂(占 23%)和铝基增稠剂(占 5%)。
所有 NLGI 调查参与公司的数据均以保密方式提交至独立咨询公司 Grease Technology Solutions (www.grease-tech.com),该公司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编制。该公司强调,NLGI 的所有成员均没有看过各家公司的数据。
地区 |
报告总值 (数百万磅) |
全球产量份额 |
印度及印度次大陆 |
166.4 |
7% |
日本 |
177.9 |
7% |
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 |
150.2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884.4 |
36% |
世界上的其他地区 |
1,105 |
44% |
总量 |
2,484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