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北京大雾 尾气治理新产品积蓄正能量

 2016-03-21  润滑油信息网
2013年伊始,北京又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只是这次全球媒体聚焦的是"北京大雾",其实是以北京为重点的中国中东部的大雾天气。北京市更是诞生了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这都给全球的媒体带来了报道的关注点,也给国人上了生动的环境保护课。请看部分海外媒...

  2013年伊始,北京又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只是这次全球媒体聚焦的是"北京大雾",其实是以北京为重点的中国中东部的大雾天气。北京市更是诞生了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这都给全球的媒体带来了报道的关注点,也给国人上了生动的环境保护课。请看部分海外媒体的报道.

  "中国城市正重复美国走向超级大国道路上犯过的错误。"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这样评价中国近期的大雾天气,该媒体认为,中国正在像美国般放任汽车数量增长,才导致这次大雾的持续和严重。 "北京的空气质量为有记录以来最差。"英国BBC近期引用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发言,报道中国多地大雾。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题为《北京空气疯狂的一天》的报道说,PM2.5指数监测的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这些细小的微尘极容易进入人体组织,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伤害,近期整个北京城就像吸烟区。一家美国主流媒体惊讶于人们不借助工具,就能在空气中嗅出尾气与煤尘味道。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说,浓雾已席卷中国北部、中部及东部十余省,一些环保人士说这是他们能回忆起的"最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多个地方政府面对大雾已经启动了应急措施,保护百姓的健康和生活井然。

  其实,此次中国大雾绝非中国独有,20世纪中期,"雾都"英国的年均有两个月左右大雾弥漫。于是,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此后,英国针对各种交通污染、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现在监测结果显示,伦敦的空气微粒已经下降了14%。

  此次大雾为何这样严重?大雾基本上都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和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目前,人工驱雾的技术尚不成熟,大范围内驱雾还实现不了。现在需要推广能够治理尾气污染的产品,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在采访时,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和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等气象专家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观测研究显示,汽车尾气、燃煤成为此次北京雾霾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等转化而来的硝酸盐和硫酸盐等污染物质,近期已经增加了将近20倍。专家们建议,治理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监测中心有关人士说,中国已经研发出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润滑剂产品,并经过了国家级检验,但在各地一直没普及开,希望此大雾能引起各地的重视,尽早推广这种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新产品,支持美丽中国。

  据记者了解,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监测中心说的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润滑剂产品名叫"微晶流体密封润滑剂",是由北京东方百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新技术、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微晶流体密封润滑剂"通过了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监测中心检测。结果显示:产品性能优异,节油效果高于国家标准一倍以上,并在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能有效地降低尾气排放。同年,该产品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第一批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产品目录中(详见: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件 厅政法字【2011】134号文件),并向全国推广。

  北京东方百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微晶流体密封润滑剂研发初衷主要是增强缸体的密封性,提高缸压,使燃油得到充分的燃烧,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最终实现节油的效果;按照交通运输部检测的节油数据,平均一辆车150公里节省1升油,1升油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及其他有害气体可想而知。在减排方面,交通部也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在未添加百诺润滑油增效剂怠速在2500r/min时HC为29,添加百诺润滑油增效剂后HC为27,净化率为6.9%,在未添加百诺润滑油增效剂怠速在760r/min时HC为26,添加百诺润滑油增效剂后HC为24,净化率为7.7%。现在看,微晶流体密封润滑剂做到了有效降低尾气的排放量,被专家们誉为:是为美丽中国提供正能量的新产品,目前正在向全国推广。特别是此次全国性的大雾天气,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都在思考治理尾气污染问题,微晶流体密封润滑剂也得到了很多地区的关注和了解,更多的司机还主动联系公司,期待从自身做起,使用微晶流体密封润滑剂减少车辆的尾气排放量,微晶流体密封润滑剂从研发的那一天就期待为治理尾气服务,造福国内百姓。

(来源:本站)
    Tags: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
润滑油信息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审核通过可见)

评论记录:

暂无评论——欢迎您的点评!
声明:凡标明“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润滑油信息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润滑油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广告 商业广告,理性选择
Copyright © 2005-2025 Sinol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