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清晨,林浩光坐在上海虹桥喜来登酒店顶层的休息室内,望着窗外薄雾蒙蒙,思绪万千。以壳牌中国区主席的身份,他这也许是最后一次到上海。
记者得到壳牌中国确认,林浩光7年中国区主席的任期将于2013年元旦结束并退休,接替者将来自欧洲,“我太爱中国了。”林浩光对记者坦言。
过去的7年不论中国能源市场,还是壳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由煤炭出口国转身变为煤炭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60%,天然气的消费更是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更超过了30%,正在快速向40%逼近;而壳牌,这家全球知名的跨国石油公司(IOC)的发展重点也转向了天然气。
“天然气是我们的发展重点,在全球不论常规资源还是非常规资源,我们都积极进行开发,这也是我们与中国企业全球合作的重要组成。”林浩光坦言。
他认为,中国的天然气消费正在快速增长,中央政府也为此制定了多层面鼓励政策,并开始积极推进气价的市场化改革,“未来这个市场将很具发展"钱景"”。
不一样的CEO
熟悉跨国公司的都知道,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中国主席往往是这家公司在华的“形象大使”,他并不具体负责公司在华的具体业务,主要负责处理政府公关事务处理等那些具体的业务都由公司总部具体板块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推动。
然而,林浩光却给自己的定位是与中国相关的所有业务都积极参与。“不论是中国国内的能源发展,还是中国油企到海外采购资源、投资项目,我都会积极参与其中,期望能让中国政府和企业感到,壳牌是真正站在中国的角度上谋划公司发展战略,愿意为中国能源市场的发展出力”。
为此,他上任伊始就安排6名中国本土员工加入壳牌“国家协调小组”(相当于壳牌中国的董事会),以便能更及时地了解中国市场的变化和中国籍员工的声音;与此同时,他开始了全国“巡游”,“我去过中国的每个省,去拜会当地的政府首脑和当地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壳牌在中国获得了很多商机。
在陕西,林与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赵乐际共同推动壳牌与延长石油集团的合作,将带有壳牌LOGO的合资加油站带入了陕西、山西和四川,“延长石油拥有覆盖石油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所有业务,壳牌拥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彼此间的长期合作肯定会获得成功”。
在重庆,壳牌与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东银集团合作,获得了当地成品油市场份额。“重庆有3200万人口,这相当于英国人口的一半。”
在天津,通过与天津农垦的合作,合资的壳牌加油站挤入了天津、河北市场;在江苏,壳牌更与中石化合作,通过500座合资加油站成为当地市场重要的成品油供应商。
“我们现在在华的(合资)加油站肯定超过1000家,是中国成品油市场中最大的外资参与者;同时中国成品油市场也成为壳牌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林对此颇为得意。
与此同时,林更积极推动壳牌深入上游油气开采领域壳牌拥有很多中国企业急需的技术,可以更好的开发那些非常规油气资源。
在陕西长庆油田,壳牌与中石油合作,共同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发长北气田的致密天然气,目前已实现年产天然气33亿立方米;而在四川,壳牌还是与中石油合作,共同推动包括金秋、富顺等3个致密气、页岩气区块的勘探开发。
看好天然气“钱景”
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2年10月份天然气运行简况》,10月国内天然气产量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3%;进口天然气约合39亿立方米,增长26.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24亿立方米,增长12.7%。1-10月,国内生产天然气878亿立方米,增长6.4%;进口天然气344亿立方米,增长37.6%;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87亿立方米,增长14.1%。
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和对外依存度已进入了一个超高速发展的阶段,虽然目前天然气仅占能源消费比重的4%。
“天然气涉及节能减排、环保和能源安全等多个领域,因此中央政府大力推动天然气的消费比例是很正确的,而这正是壳牌所长。”林浩光说。
据了解,在卡塔尔、北美、远东,甚至非洲,壳牌建立了一系列的天然气开发、液化项目,甚至在壳牌总部,液化天然气(LNG)被作为单独的板块,专门组建一个事业部负责其在全球的销售。
2008年,壳牌及卡塔尔天然气与中海油分别签署了200万吨/年的长期供货协议,这成为它挤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单;随着北美页岩气革命的爆发,曾被壳牌视为公司发展重点的卡塔尔项目因价格失去了曾经的优势;林浩光将目光紧盯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谋划在这个领域创造更大成功。
“页岩气、致密气和煤层气这些非常规资源,中国的储量是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储量之和,因此我们已经决定每年在中国上游市场投入10亿美元进行勘探开发,非常规气将是一个重点。”林浩光说。
11月国土资源部第二轮页岩气招标开始后,很多参与招标的企业开始谋划如何利用中标的区块与外资合作,共同在页岩气领域发财,壳牌的投入无疑增加了很多企业谋求合作的重要方面。
“我们更看重长远的合作,合作的基础是双赢,离开这两点,只求短期利益,这不符合壳牌的理念。”林浩光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