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前,豆浆机使用工业润滑油的爆料事件倍受人们关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有关部门终于发布相关消息称“豆浆机漏油会致癌”是伪命题的声明。但是,此声明能够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吗?
事件回顾
2011年9月7日,著名策划人黄泰元微博爆料称国内的豆浆机、果汁机所使用的都是工业级润滑油,只有销往国外的产品才使用食品级润滑油。至于工业级润滑油的危害,黄泰元形容只要有万分之一泄漏就可能对安全构成威胁,甚至致癌。除了以上爆料之外,黄泰元最后还称“令人震惊的是,目前国内没人监管”。在爆料之后,小家电行业已经食品机械行业多位专家称,存在小家电和食品机械设备生产使用工业润滑油的现象,并且有专家称现场“普遍率”高达90%以上。
但是,在抨击“工业润滑油”的同时,业内还有另外一种主要来自“涉案”企业的声音称:豆浆机不存在使用工业润滑油,并且内外销无差别。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让一场揭露行业潜规则的爆料,成为“揭黑”还是“抹黑”的争论。正当眼看事件即将不了了之之时,一直被人们期待“出声”的有关部门在2011年9月20日发表了相关声明……
中国家电协会:“豆浆机漏油会致癌”是伪命题
声明由国家质量检验检疫监督总局质量监督司、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质量标准部、新闻出版署办公厅、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
声明表示豆浆机产品只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做好电机密封技术防护,润滑油就不会泄漏,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于爆料者黄泰元所谓的“万分之一致癌论”和“内外有别论”,家电协会直接点名指责其言论不负责任。此外,声明还对之前争论的一些观点做了官方“解释”——
一、家用豆浆机使用润滑油的情况
目前家用豆浆机在两个部分使用润滑油,一是电机所用的含油轴承,二是电机轴伸出“机头壳体”前的油封套。这两个部分的润滑油皆使用了密封结构和密封措施,并不与食品直接接触。
从一台豆浆机的润滑油使用量来看,电机轴承润滑油用量约为0.085g,而电机轴油封套内润滑油用量也仅仅0.02g,是少之又少,可以看出只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做好电机密封技术防护,润滑油就不会泄漏。
二、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豆浆机不会造成润滑油泄漏
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目前国内生产的豆浆机产品必须符合相关强制性产品安全标准,包括: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GB4706.19-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液体加热器的特殊要求》和GB4706.3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厨房机械的特殊要求》。同时,国内豆浆机企业还普遍采用了豆浆机产品性能标准GB/T26167-2010《豆浆机》。
豆浆机是国家纳入3C认证管理的产品,按3C认证的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其中,强制性安全标准GB4706.30-2008在第22章“结构”的第22.101条明确规定:“器具的结构应防止润滑油污染食品容器。”这一条也是豆浆机产品3C认证必检的项目,国内生产的豆浆机产品都必须达到这一要求,如果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就无法通过3C认证,产品也就无法上市销售。
根据我们的调查,符合这些国家标准的豆浆机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标准要求,同时其制作的豆浆也可以满足豆浆的安全标准。
三、家用豆浆机产品结构的特点可以杜绝润滑油泄漏,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
据我们了解,国内豆浆机生产企业为满足上述强制性标准要求,在电机轴输出端和电机轴油封套部分都采取了特定的密封结构和密封措施,九阳等企业都拥有相关专利技术。以“九阳轴密封专利”为例:该专利采用双唇口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与轴能够紧密配合,同时实现双重防护,大大提升密封效果,考虑到豆浆机的使用环境,轴密封上更是采用耐磨、耐老化性能更优秀的氟橡胶,同时通过轴密封上设置的存储槽所含润滑油密封,即便是在密封套出现轻微破坏也不影响密封效果!
即使出现密封装置损坏情况,水蒸气或豆浆进入到电机中,将导致电机立刻停止运转,此时豆浆机已然发生故障,用户自然会停止使用豆浆机。因此润滑油泄漏到食品中并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四、家用豆浆机不存在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情况
据了解,国内生产的豆浆机产品需要满足的GB4706系列标准都是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IEC60335系列,例如GB4706.30-2008等同采用了IEC60335-2-14(2006年版)。因此满足标准要求的合规豆浆机产品,无论是出口产品还是内销产品,除电气参数差异外,在产品安全上没有内外之别。
五、对家用豆浆机的市场监管是有效的,不存在标准缺失问题
国内对豆浆机产品采用的市场监督手段,无论是3C认证还是国家监督抽查,依据的都是上述产品的安全标准和性能标准。我们认为,这些标准不存在缺失问题,可有效保证豆浆机及其制作的豆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据此开展的市场监督也是有效和到位的。
有关部门:不实新闻报道对社会和产业的影响
在对争论点做了权威声明之后。有关部门还对爆料人在不了解行业及产品的情况下发表不实观点,是极其不负责的。并且,有关部门还称:一些新闻媒体在未经核实情况下就对某些影响社会生活秩序的言论大肆传播,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其社会影响值得有关管理机构研究。
消费者还是将信将疑
但是,这一声明能否消除消费者对豆浆机、食品机械乃至相关食品安全的顾虑呢?从网友的反应来看,这声明还是很难消除相关的负面影响。
网友留言:
江苏常州网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社会越来越复杂,总之最可怜的是广大老百姓,为老百姓着想的有几个?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有谁?
慧聪北京用户:根据NSFH1规定,只要有可能接触食品的都必须使用H1级别食品润滑剂,绝对不可能接触到食品的规定使用NSFH2食品级润滑油,别说你说的亿分之1了,就是0也得用,豆浆机在高速旋转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可能使润滑剂蒸发,产品有害气体。
从网友的留言可见,对于声明人们还是保持怀疑的态度。这或许是因为长久以来众多食品安全事故的“后遗症”,也或许是对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表示不满的方式。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失信于民”、“信任危机”可能要比监管、控制问题食品还难以解决。
老生常谈:信媒体还是信监管
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我国。相关监管被指“羸弱”甚至是“不作为”,渐渐的“信任危机”成为甚至困难于食品安全本身的问题。同时,随着媒体监督的不断爆料,很多问题得意揭露。人们越来越相信媒体的“监管”。有专家调查得出在受访的消费者当中有60%以上的人相信媒体,而不信监管部门。这形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媒治”的尴尬局面。
但是,由于媒体方面在一些方面的欠缺,一些缺少事实根据和科学验证的不实报道开始出现,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更是损害了食品工业的正常发展。所以,信媒体还是信监管的话题在近几年被广泛议论。
笔者认为,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当下。人们相信的只有事实真相。媒体和监管不是相冲突的双方,媒体可履行舆论监督的权利,既监督食品安全,又监督监管执行;监管部门也可利用媒体发布事件真相,重新建立民众的信任。两者不相矛盾并且相辅相成。
后记
关于豆浆机和食品机械润滑油事件,有关部门的监管虽然来得迟,但是我们也不能武断的去判定它也是不可信的。润滑油事件或许就此就“平息”下去。但是,下一次不知道还有什么“油”将被爆料在大众面前。总之,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请爆料人根据事实爆料,请有关部门监管及时而透明,也请媒体担起舆论监督的责任,多方合力而不是争论和指责的共同确保大众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