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大庆炼化公司与国内同类装置技术指标对比表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糠醛、酮苯、蜡加氢等三套润滑油生产装置的综合能耗分别为每吨16.45千克标油、每吨46.55千克标油、每吨15.46千克标油,在中国石油同类装置中位居前列。高档润滑油基础油质量达到国际Ⅲ类标准。
对于一个原油年加工量不足600万吨、润滑油基础油年加工能力仅有20万吨的炼化企业来说,数字折射出大庆炼化人的骄傲,昭示了大庆炼化人在建设高档润滑油基地上“特”有的实力。
“三特”特在哪里
润滑油市场是中国石油行业最早对外开放的,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润滑油企业就开始进入中国润滑油市场,2000年以后,中国润滑油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高起点规划,做“特”润滑油,是大庆炼化公司“十一五”规划篇章里重要的一笔。了解大庆炼化的人都知道,他们生产的润滑油可是出了名的“特”,那“特”在何处?
装置“特”。异构脱蜡装置主任王伟说:“与公司原有装置技术相比较,异构脱蜡技术生产的基础油具有倾点低、黏度指数高、氧化安定性好的优点,可以为昆仑润滑油提供最优质的原料保障。”这便是大庆炼化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独有的技术优势。
原料“特”。 在大庆炼化投建高档润滑油基础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面,为生产提供原料的大庆原油具有含蜡高、正构烷烃多等诸多优势,正是生产高黏度指数润滑油和石蜡的优质原料,而且原料来源稳定。
另一方面,大庆炼化生产的这种产品高黏度指数可达到120以上,其他装置无可替代。原料优势,为大庆炼化公司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根基保障。
产品“特”。大庆炼化公司异构脱蜡装置生产的产品可调出高档润滑油,使中国石油昆仑润滑油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润滑油厂厂长樊桂臣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市场空间广在哪里
企业发展系于市场。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整个润滑油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商机,对高档润滑油需求旺盛,但是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企业却很少。 有这样一组数字:2009年全球润滑油需求恢复增长,预计2015年需求达到4655万吨。
抢抓机遇,提前谋划,大庆炼化加快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建设的步伐。公司成立了润滑油厂厂长任组长的“基地建设攻关小组”,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到新疆、北京等地调研,对国内润滑油生产厂家的装置特点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通过网络及时收集国内外同类装置的各种技术信息,为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推进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建设,大庆炼化还成立了攻关小组,对异构脱蜡装置扩能改造进行了可行性调研,对国产催化剂进行科学标定,对新产品进行开发。异构脱蜡装置生产的基础油经过白油装置深加工,可生产食品级和化妆品级的白油。
石蜡生产线经过多年技术改造,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好评不断。食品级产品顺利通过黑龙江省公共卫生检测检验中心检验,化妆品级白油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标准认证,为大庆白油走向国际市场扫清了障碍。
市场的空间在哪里,其实就在企业的产品里,在企业的形象里,在企业的发展潜力里。
管理水平高在哪里
管理说到底就是竞争力。大庆炼化的能耗数据显示,这个公司已完全具备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基地建设的管理水平,在精细管理上做到了极致。
大庆炼化抓对标竞优,在争一流站排头上建业绩。润滑油厂每月定期召开生产指标分析会,与大庆石化、燕山石化等国内同类装置进行指标对标,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总结自己的技术优势,查找存在的差距。在糠醛精制、酮苯脱蜡等车间建起了先进指标数据库,经过几年不懈努力,糠醛精制装置溶剂消耗、酮苯脱蜡和蜡加氢装置的综合能耗在中国石油同类装置中名列前茅。
大庆炼化优秀班组“小丁班”有着这样的管理经:抬高管理标准,自觉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班长丁胜庆告诉记者,他们通过降低溶剂比、降低蒸汽消耗、搞好班组经济核算,实现了先进指标的再次飞跃,班组综合能耗达到每吨46.72千克标油,创车间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人才是管理水平的体现者。异构脱蜡装置早在1999年就已开工生产,员工经验十分丰富。2000年这个公司帮助克拉玛依润滑油加氢装置首次开车成功;2004年协助上海高桥石化异构脱蜡装置首次开车成功。这是一支对于异构脱蜡技术有丰富经验的技术过硬的队伍,为异构脱蜡技术及装置管理储备了专业人才。
成就来源于实力,信心撑起未来。用公司总经理冷胜军的话说就是:“在企业发展的征程上,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
大庆炼化公司正瞄准产品优化升级这一高端目标不断奋进,一个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正在东北大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