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整的厂区、干净的厂房、繁忙的车间……日前一个晌午时分,当记者来到公司大门外时,位于成都现代工业港北区的川润股份(002272,收盘价26.65元)一点也见不到冬天惯有的冷清景象,工人们吃完午饭后都三三两两地回到厂区,重新收拾起手中的活儿,繁忙的景象再度重现。在一抹暖阳映衬下,冬日的冷清一扫而空,一切显得格外有生机。
厂区还将扩张 员工待遇好
“在我们这里,川润的员工说话都感觉多有底气的!”仅一路之隔的小饭馆老板娘向记者表示,几乎每天都有川润的员工光顾饭馆。如果遇到停气,公司食堂开不了火,川润几百号工人出来吃饭,会把周围几家店都坐满,在接触当中,她经常听到这些工人在谈话间说到 “我们川润”的字眼。川润股份的一位工人虽然没有向记者透露他的具体薪水,对公司给出的待遇还是比较满意。
“公司待遇在当地确实算是比较好的!”一位正在为川润股份搞装修的穆师傅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据他了解,川润股份车间里的一般员工的月收入2500元左右,如果是技术好,有点职务的骨干员工,五六千一月没有问题。近两年来,由于公司部分厂区设在成都,不少员工要从原来的总部所在地自贡搬来上班,公司正在为员工修建宿舍。
在成都工业港,川润股份现有车间占地约110亩,紧挨厂区还有一块100亩的空地尚未开发,工人的宿舍就建在空地的尽头。工人告诉记者,这100亩地将来也是要修建厂房,为公司扩产做准备的。不过,公司董秘王祺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尚未对此作出安排。
1年两次融资拓展产能空间
川润股份目前的主营业务为润滑液压设备、锅炉和压力容器。公司2008年9月19日成功上市,募集2.2亿元,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润滑液压设备生产、研发基地。时隔1年,川润股份9月3日又宣布停牌筹划增发事宜,到今年1月,公司成功融资2.5亿元,为公司打造中西部最大的余热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助一臂之力。此次增发项目包括:年产1.5万吨发电设备及压力容器生产线改扩建项目(余热锅炉一期工程)以及年产1.3万吨余热发电设备生产线改扩建项目(余热锅炉二期工程)。
“1年之内两次进行股权融资,如此速度在A股市场并不多见。”有分析人士指出。川润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大力拓展的风电领域未来将是一大亮点,公司目前已经成为第一家进入风电润滑液压设备市场的公司;另外,余热锅炉业务目前也形势喜人,待该项目发力后,锅炉业务将大幅提高其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公司在IPO之后很快推出增发项目,就是要利用资本市场快速解决公司的产能瓶颈,两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合计年产2.8万吨余热发电设备及压力容器的产能,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3.75亿元,年均新增净利润5749万元。
业务迅猛增长 业绩或现拐点
川润股份的生产经营同样在加速发展。王祺表示,IPO募投项目中的5000台润滑设备建设项目预计明年将达到预定生产规模,比原先预计2012年达产提前一年左右,而增发的两期余热锅炉项目前已经建成,两期项目预计2011年也将实现规划产能。
公司今年1~9月份营业收入为3.96亿元,同比增长40.36%,由于液压润滑设备毛利率下降等原因,净利润同比下降15.55%。这也显示出传统润滑设备行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新产品的开发对于川润股份的成长意义重大。
“如果从单季度的情况来看,公司盈利增长已经出现拐点。”民族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符彩霞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公司第3季度单季实现收入1.68亿元,净利22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9.32%和20.16%,单季每股收益达到0.20元。不仅如此,从公司新增订单来看,形势十分喜人。前3季度公司整体新增订单5.72亿元,同比增长40.46%,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前3季度公司风电润滑系统新增订单7428万元,相当于2009年全年2500万元的近3倍;余热锅炉新增订单为2.12亿元,是2009年全年订单的1.5倍左右;新产品风电润滑和余热锅炉合计新增订单2.86亿元,占公司全部新增订单的50%左右。
川润股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根据目前的风电项目建设进度,未来几年平均每年的市场份额应该在10亿元左右。公司作为第一家进入该领域的国内企业,优势十分明显。
而在余热锅炉方面,由于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杭锅、南通万达的业务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川润股份目前主要订单则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短期来看,来自对手的竞争压力相对比较小,从长远看,水泥行业余热锅炉市场早晚有饱和的一天,川润股份目前已经未雨绸缪,正在着手开拓玻璃、冶金行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