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领风骚:打造一流研发基地
——来自润滑油公司大连研发中心的调查
将汽缸油(船用润滑油之一)复合剂的加剂量从26.5%降到22%,4.5%的差额意味着什么?“降低4.5%,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润滑油公司大连研究开发中心院长翟月奎说,“在过去几年里,大连研究开发中心一直致力于润滑油研究工作,仅加剂量的降幅,使汽缸油的生产成本每吨降低10%,为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增加又一重要砝码。”
打开国际市场之门
“昆仑船用润滑油的销量国内第一,达到国内完税油市场的60%。”翟月奎介绍。保持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因为大连研发中心在船用油领域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
海军舰船用润滑油市场占有率尤其高。海军所用润滑油超过90%都是昆仑润滑油。大连研发中心开发的舰船通用柴油机油,还成功应用于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编队,经受住实战的考验。
船只的流动是世界性的,船用润滑油更需要国际品牌。“而取得认证是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大连研发中心油品所所长刘功德博士说。
船用发动机的两大制造商瓦锡兰、MAN B&W,占到低速发动机市场的95%,那写着“可用于公司所有型号发动机”的一纸认证,是各润滑油公司都想要吃到的螃蟹。
2007年,大连研发中心获得瓦锡兰公司的行船实验许可。这意味着中心生产的船用润滑油可以在装载瓦锡兰发动机的船只上进行实验。中心联络全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将船用汽缸油用在3.5万千瓦发动机的船上,开始4000小时的行船实验。
2007年年底,瓦锡兰发出认证,但期限仅有一年,理由是新公司的应用经验太少。然而不久马士基公司表示,大连研发提供的船用汽缸油结焦严重,这是将油用在马士基功率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船只上,进行1000小时补充认证时发生的情况。瓦锡兰公司专家给刘功德发来邮件,说认证极有可能取消。
“我们的资源是独山子的环烷酸盐,气缸油添加剂非常好,国内只有中国石油有,全世界也很少。”大连研发中心积极中心与瓦锡兰和马士基取得联系,反复自查。经过数月多次检查,最终发现问题源于马士基公司随后使用的一家国际知名公司的润滑油。
2008年10月,瓦锡兰公司再次发出认证:推荐昆仑船用汽缸油用于瓦锡兰所有二冲程船用发动机。这一次,是终身认证。马士基的流体技术公司也发函,称大连研发中心的调查深入、行动迅速,有水平。
现在,大连研发船用汽缸油及系统油已分别通过瓦锡兰和MAN B&W技术认证,获得通过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使得昆仑船用油跻身国际船用油知名品牌行列。
助力发动机国产化
国内步入汽车时代,发动机国产化需求增加,而国外润滑油不能完全适用于国内,与发动机国产化同步,润滑油的国产化也提上日程。
2003年以来,为加紧抢占这一市场高地,大连研发中心加紧与OEM(原设备制造商)进行用油合作开发。技术服务部负责人王洪斌说:“现在,我们已经与一汽大众、上海汽车、广汽集团、中国重汽、山东临沂工程机械和哈飞等多个公司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适用的润滑油。”
大连研发已完成一汽大柴道依茨发动机专用油的开发,并成为其唯一指定装机用油及服务用油。成为上汽罗孚发动机唯一指定装机用油及服务用油;五羊-本田四冲程摩托车油专用油实现销售近万吨。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Dexron III 汽车自传动液的研究”完成后,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传动液产品也在大连研发诞生,目前已成为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济南重汽、郑州宇通和北方奔驰等公司的装车用油和服务用油。
针对系统内市场的OEM用油也顺利开展。在评定中心,济南柴油机厂的发动机已摆在新的实验室,不久将进行台架试验。据了解,大连研发开发的高可靠油田钻井发动机油、天然气发动机油、双燃料发动机油和沼气发动机等系列产品已整体写入济柴产品的说明书。
2009年,大连研发中试厂共生产小品种润滑油及添加剂1.2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年13个科研成果得到工业转化,新产品得到用户高度认可。
10年前,润滑油公司成立时,大连研发中心究竟能在一个销售为主的企业中起到多大作用还是一个疑问。现在,科技如何带动市场引领企业发展,大连研发中心有了答案。
今年年初,润滑油公司大连研发中心收到一则喜讯,MAN B&W,这个全世界排名前两位的船用发动机公司,向大连研发中心发放了“BOB工艺复气缸油合剂”的认证。
在国际润滑油界看来,大连研发中心无异于一匹黑马。因为BOB工艺技术2008年刚由全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发明,并获得MAN B&W公司认可,通过认证的复合剂只有美孚一家。大连研发中心的这一跃,使得中国石油船用气缸油的研发水平和BOB复合剂技术与国际知名公司比肩。
瞄准一流研发机构
大连研发中心船用油技术历经数年积累,已经成为中国石油一张的亮丽名片。不过,在液压油和汽轮机油等领域,大连研发中心同样拥有市场话语权。
去年,大连研发中心引进法国T6H20C台架,全球共9台,均在欧美发达国家实验室,国内仅此一台。评定中心主任黄胜军解释:“我们引进的目的,就是要在高品质液压油添加剂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目前,大连研发中心的实验室拥有7个液压油评价台架,为国内最全。通过T6H20C、小松台架等三个台架的建立,中国石油液压油评价设施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以前,国内核电站所用汽轮机油均来自国外,大连研发中心改写了这一历史。大连研发中心研发的汽轮机油现在已成功应用于大亚湾核电站,还在向其他核电站拓展。
一个两层楼高的新实验室,两名工人正站在梯子上,对一台功率达800千瓦的发动机设备进行安装,这是国内最大的发动机润滑油评价平台。它作为股份公司润滑油实验室的标志性台架设备,今年6月将接受验收,大连研发的硬件能力再次得以增强。
2009年,大连研发中心成立新材料与添加剂研究所,所长张东恒博士介绍,研究领域包括现有添加剂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复合化、稀土金属类新材料、润滑摩擦新技术、润滑油本体基础研究等。大连研发中心负责人翟月奎这样解释:“这类研究耗时耗力,存在很大风险,但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机构必须进行这类研究,我们的目标是把大连研发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国外有位的润滑油和添加剂研究机构。”
荣誉理应属于这里
很多人想不到,行业公认、国内润滑油领域最权威、最专业的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是由大连研发中心这个二级单位的信息所举办的。通过年会,大连研发中心甚至润滑油公司得以与世界各大添加剂公司和油公司保持广泛合作。信息所所长高辉告诉记者:“论坛已经举办10多年,每年聘请的专家中1/3是国外润滑油领域著名专家,是真正的国际性论坛。”
这与大连研发中心始终保持研究的开放性有很大关系。目前,这个中心与路博润、雅富顿、汽巴、罗曼克斯等国际知名公司在业务领域保持合作;与大连理工、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上汽集团技术中心等国内外30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保持经常性的技术交流和业务联系;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油料研究所、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美国格林实验室等机构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开放,让大连研发中心了解到国际最新的技术动向,也让大连研发中心深知自身所处的位置。
在大连研发中心,最体面的房子是实验室、是昆仑学校,领导办公室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临时性板房。
国际性的行船实验,几次吊缸检查都很不巧,第一次赶在五一,第二次赶在十一。有的人放弃节假日,有的人放弃照顾怀孕的妻子,大家都坚持下来。
前不久,集团公司评选先进集体,润滑油公司采取内部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推举,大连研发中心在21个部门和单位中获得的票数最高,得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