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润滑油市场百舸争流
日前,昆仑SL/CF 5W-40通过德国宝马公司BMW Longlife-98认证,这是在昆仑润滑油获得沃尔沃公司VDS-2认证、通用公司DEXRON III认证、通用电器公司铁路机车油认证、德国西门子公司和ABB公司变压器油认可后的又一个OEM认可证书。 2003年中国润滑油消费量达40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在这种情况下,激烈的竞争将不可避免。问题在于国内现有的4500家润滑油工厂,产品级别仍非常低,生产的产品以中端和低端为主,很少有高端产品。在这种市场环境中,突破高端,成为国产润滑油能否在明天立足的关键。 装车市场成为焦点 昆仑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员分析说,“尽管装车用油本身的用量不是很大,但由于装车用油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用户未来养护中的用油选择,因而车用润滑油实际上是润滑油的最大市场。”他说,进入装车市场,是润滑油品质与生产企业实力的表现,因此,任何一个品牌都不会放过这一市场的。 正是认识到这些重要性,在这一曾经被美孚、壳牌等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三大国产润滑油厂商——中石油旗下的昆仑,中石化旗下的长城及民营企业统一,开始了在汽车装车指定用油领域的激烈角逐。昆仑获取各大名牌厂商的OEM认可证书,目的也就是为将来的竞争争取更多的通行证。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昆仑、长城等国有品牌步步紧逼的同时,“洋油”却和昆仑等国产油厂商玩起了非正面对抗。几乎在所有的中外合资轿车出厂“随行文件”上,在各品牌汽车的特约维修厂里,只能使用被指定的某种国外品牌的润滑油,即使没有这种规定,也会被建议使用某一外国品牌,否则,由此引发的一些车辆事故和损害可能要消费者自己承担。这使得国产润滑油进入高端市场的努力变得备加艰辛。 不过,今年以来,国产油厂商的情况似乎有了很大的改观。随着车价的不断下调和整车利润摊薄,一些汽车厂商不得不考虑在润滑油选用上的成本经济性。更让人欣喜的是,业内外渐渐开始认识到,“洋油”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而且这种观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针对目前有一些企业基本就是买来国外经过认证的油进行分装,更有企业购买国外经过认证的复合剂,用自己的基础油一调和,就“符合”了国外的认证标准的现象,中石油润滑油公司研发中心主任付兴国博士指出,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在润滑油中,基础油占了99%,复合剂只占1%,中外基础油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虽然复合剂没变,但基础油变了。就算真的符合了标准,这种油品是否适用于中国汽车在中国的空气条件、路况和使用情况下的种种工况呢? 这些疑问反映在销售方面,就产生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消费理念。在通过德国宝马公司认证之后,昆仑表示,将继续执行“适者为王”的战略,究竟能否获得成功,还得看市场的最后表现。
来源: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sinolub)